神經病理性疼痛,以往稱為神經源性疼痛、神經性疼痛、神經病性疼痛,其定義為由於外周或中樞神經系統結構損傷或功能紊亂所致的病理性疼痛,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型別。
周圍性神經痛的常見病症有: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根性神經病變 (頸椎、胸椎或腰骶部病變壓迫神經根)、嵌壓性神經病變 (如腕管綜合徵等)、手術後慢性疼痛、放化療後神經病變、腫瘤壓迫或浸潤引起的神經病變等。中樞性神經痛常見有腦卒中後疼痛、脊髓病疼痛等。
神經病理性疼痛特點如下:
1. 自發痛:在沒有任何外傷、損傷性刺激情況下,區域性或區域出現疼痛。
2. 疼痛部位可因輕微碰觸,如接觸衣服或床單,或溫度的微小變化而誘發疼痛。
3. 痛覺過敏:指對正常致痛刺激的痛反應增強。
4. 疼痛性質:疼痛性質不全相同,以牽扯樣痛、電擊樣痛、針刺樣痛、撕裂樣痛、燒灼樣痛、重壓性痛、膨脹樣痛及麻木樣痛較多見。
5. 感覺異常:可有感覺異常、感覺遲鈍、瘙癢感或其他一些不適的感覺。
臨床診斷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疼痛及異常感覺區域應該符合軀體感覺神經的解剖分佈,與確定的病變部位一致。
傳統止痛藥物如非甾體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治療神經痛的效果都不甚理想,較少應用於臨床。鈣通道調節劑、三環類抗抑鬱藥、抗癲癇藥緩解神經病理性痛效果最好,為臨床一線用藥。
我們中醫的解熱鎮痛藥物,羌活,獨活,防風,防己,青風藤,秦艽,徐長卿,細辛等一般用於關節炎的疼痛,用於神經痛效果亦差。
抗抑鬱、抗驚厥的中藥治療此病有效。同時具有抗抑鬱、抗驚厥作用的藥物有:全蠍,殭蠶,地龍,蟬蛻,蜈蚣,天麻,鉤藤,半夏,南星,川芎,茯苓,石菖蒲,遠志,白附子,草果,知母,酸棗仁,白芍,延胡索,郁李仁,柴胡等。抗抑鬱的中藥還有連翹,淫羊藿,巴戟天,人參等。另部分具有特殊功效的中藥亦能用於此病的治療,如白芷能降低血液中單氨類物質的含量,提高中樞多巴胺、五羥色氨含量以鎮痛。馬錢子、川烏、草烏具有中樞鎮痛作用,鎮痛機制與增加腦部單胺類神經遞質與腦啡肽含量有關。
中醫認為久病入絡,絡脈病症很多情況下可能包含神經病變,入於絡脈的中藥蟲類藥物居多,而抗驚厥發揮治療神經痛最有效藥物就是蟲類藥物,尤其全蠍。
我認為屬於神經病理性疼痛的這一類病症均可運用上述藥物治療,最為經典的處方為門純德老先生的芍藥鉤藤木耳湯,原方組成:生白芍30g 鉤藤30g 炙甘草9g 郁李仁6 全蠍6g(研末沖服)天麻6g 殭蠶9g 白苣子10g 黑木耳15g,原方主治:陰虧津傷,筋脈拘急、疼痛、痙攣等神經系統疾患。白苣子、黑木耳不用亦具有明顯療效,現天麻藥效差,劑量需加大。根據不同的神經疼痛病,加減用藥,如糖尿病性神經痛加用改善迴圈、營養神經的方藥,最經典處方為黃芪桂枝五物湯或補陽還五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為辨證論治,當需要根據患者體質寒熱虛實,加減化裁,但處方應始終以上述藥物為主。我的臨床觀察,外周性神經痛效果理想,中樞性疼痛效果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