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精神不振,常常自汗、不耐受風、寒、溼邪怎麼辦?睡覺時經常手腳冰涼,怎麼捂都捂不熱?
如果經常出現這些症狀,很可能被“陽虛”盯上了。
陽虛體質,主要是指陽氣不足,常有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他們往往形體白胖,肌肉鬆軟不實。
冷——畏寒怕冷、耐夏不耐冬、不耐受風、寒、溼邪。
悶——精神不振、常常自汗、性格多內向。
溼——易患痰飲、腫脹、洩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
沉——舌淡胖嫩,脈沉遲乏力。
寒為陰邪,其性屬陰。陽氣本可以制陰,但陰寒偏盛,陰陽失衡,則陽氣不僅不足以驅除寒邪,反為陰寒所傷,故云「陰盛則寒」,「陰盛則陽病」。陽氣受損,失於溫煦,故身體可出現一派寒象。
若寒邪傷及脾胃,則納運升降失常,出現吐瀉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則宣肅運化失職,表現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腫;寒傷脾腎,則溫運氣化失職,表現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腫腹水等。
若心腎陽虛,寒邪直中少陰,則可見惡寒蜷臥、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脈微細等。
導致陽虛的原因:
01
先天父母因素,先天稟賦不足,孕期過食寒涼都會對胎兒產生影響,促生陽虛體質。
02
藥物飲食因素,長期服用抗生素、激素類、利尿劑、或清熱解毒中藥等,長期貪飲涼茶、冰鎮啤酒、飲料,都會損傷人體陽氣,產生陽虛。
03
長期熬夜,身體元陽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和恢復,勞累過度,體力消耗過大,也會造成陽氣虛損。
04
長期驚恐不安、鬱鬱不樂悲傷過度;恐者傷腎陽,悲者陽氣消沉。
陽虛按照不同的臟器來分,分別有腎陽虛、肝陽虛、肺陽虛、心陽虛、脾陽虛五種。
01腎陽虛證
主要是先天不足,色慾過度,發汗太過,久病纏綿。表現為腰膝痠軟,陰部發冷,精滑自出,無子,小便不禁,膚腫,無苔,脈遲或浮大無根。
02肝陽虛證
主要是命門火不足、心火不足引起。表現為寒疝,髒寒魂怯,精神耗散,遺精驚悸。
03肺陽虛證
主要是外感風寒日久不愈,稟賦不足,形寒飲冷(生冷過度)。表現為咳嗽,氣短,吐痰清稀,天稍冷、飲食稍冷即加重,但必須是日久不愈(春夏輕,秋冬重等),或具有陽虛之主症(不能與感寒之咳嗽混為一談)。
04心陽虛證
主要是水飲克火,發汗太過,肝不生木,子虛不能益母。表現為心中覺寒涼,驚悸,六脈細弱,汗後叉手冒心,心悸欲得按。
05脾陽虛證
主要是服生冷過度,熱性病用涼藥過多。表現為水谷不化,大便溏,痰涎鬱結,吐利厥冷。
陽虛質人群養生要求陽虛體質者體內陽氣不足,無法溫煦、潤養形體,導致身體虛寒,畏寒怕冷。因而養生重在固護陽氣。
起居養生
1.睡眠充足。夜間23時,人體陽氣開始升發,至正午11時,人體陽氣最旺盛,之後陰氣初生,至23時達最盛。因此,應在夜間23時及時入睡,以保護初生的陽氣,正午11時小睡片刻,以封藏陽氣。冬季要早睡晚起,以保護陽氣不損耗。
2.培補陽氣,避寒就溫。陽虛質者多怕寒喜暖,耐春夏不耐秋冬。因此,春夏宜多進行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培補陽氣。
夏季要避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開空調時室內外溫差不要過大,睡覺時不宜直吹電扇,避免在樹蔭、水亭及過堂風大的過道久停。冬季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腰背部的防寒保暖,因為陽氣之本在於腎,需防風邪、寒邪透過腰背部侵襲腧穴臟腑,損傷陽氣。
膳食養生
1.溫補脾腎陽氣,忌食生冷。
陽虛體質者應多食用甘辛溫熱補益之品,可配合辛溫發散的食品,以補充身體的熱量與陽氣。適宜的食品如下:韭菜、蔥、生薑、蒜、茴香、胡椒、辣椒,海參、蝦、草魚、黃鱔、鮑魚、羊肉、牛肉、狗肉、雞肉,桂圓肉、櫻桃、榴蓮、荔枝、板栗、大棗、核桃、冬蟲夏草等。
2.減少食鹽的攝入。
水液正常代謝,依賴陽氣溫運氣化,如脾陽不足,則運化水溼功能失職。
如腎陽不足,則蒸騰氣化功能減退,導致水液執行障礙,蓄積體內,氾濫於臟腑與軀體之間成為水腫、痰飲等證。因此,陽虛質者宜減少食鹽的攝入,每日食鹽攝入量應低於5g,以免造成水鈉瀦留,使組織水腫、體重增加、血壓增高。
運動養生
宜選擇強度不大、動作緩和的戶外有氧運動,傳統的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功法是最佳選擇,也可以選擇慢跑、散步、騎腳踏車、做廣播操、舞蹈等運動。
不適宜游泳和運動量不宜過大。
經絡養生
陽虛質人群的腧穴保健以溫化水溼、暢通氣血、溫補陽氣為主。常用的溫陽穴位有神闕、氣海、關元、中極,以及百會、命門。
日常可做溫陽穴位按摩操,每晚臨睡前,將右腿盤在左腿上,用拇指點壓右腿的湧泉穴,直至有酸脹感,每天50~100下;或將右手拇指指腹放在患者頭頂百會穴上,適當用力按揉1~2分鐘,每天1次。
情志養生
應主動進行自我調整,透過轉移注意力或向他人傾訴,排解不良情緒。平時可多聽一些激揚、向上的音樂,以調動情緒。
綜上,陽虛體質者日常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多吃溫補脾腎陽氣食物,天氣溼冷時儘量減少戶外活動,保持心態平和,避免壓力過大。
所以,陽虛體質者要重視日常調養,及時糾正體質偏頗,提高免疫力,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