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們都知道,預防疾病的關鍵,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定期的健康體檢也不能少。定期的健康檢查可以適時瞭解自身健康狀況,一旦發現潛在的風險,介入正規的診療,往往可以達到很好的預後效果,避免小病拖成了不能治癒的大病。可生活中,很多人卻遇到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年都參加體檢,但還是被查出了癌症,還是晚期!難道說,每年的體檢沒有用?

年年體檢,卻還是查出了癌症晚期,難道體檢沒有用?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定期的體檢是一個好習慣,肯定是有幫助的。但至於為何會出現剛才提到的現象,多半與沒有將體檢這件事做好有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看看你是否誤入了其中之一:

首先,體檢專案過於寬泛。很多人體檢是因為單位有這樣一項員工福利,不過既然作為全體員工都有的福利政策,所涉及的專案也一定不會是針對性的。通常是一些普通的生化檢測、胸片、心電、血壓等專案的檢查。這些常規的檢查專案,只能大致反應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而具體到某些疾病,尤其是近些年來高發的惡性腫瘤,如肺癌、腸癌、胃癌等,是不可能及時查出的。

其次,不管是單位安排的,還是個人的喜好,很多人更願意去環境相對較好的商業性體檢機構。這些機構會設定適合於不同人群的套餐,通常也不用太久的排隊等候,甚至體檢後還有豐盛的餐食提供。但畢竟作為商業體檢機構,不論是在裝置上,還是醫護人員專業度上,多少是不及正規公立醫院的。2018年,就有某體檢機構董事長曝出本行業醜聞,如護士假冒醫生的,有些同行抽了血做都不做,把血倒掉,直接出結果的……訊息一出,引來網友一片驚訝、無奈或怒斥。

最後,也是本文的關鍵點所在,就是預防癌症,應該是有針對性的去做篩查:如預防宮頸癌,定期去做HPV 檢查以及細胞學檢查( TCT 檢查);預防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腸癌、胃癌、食管癌的預防,只是透過驗血、B超是不行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定期做腸鏡、胃鏡檢查。還有肝癌,對於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喝酒的人,肝臟彩超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是目前篩查肝癌最經濟、最有效和最方便的方法。

總而言之,沒有不好的體檢專案,只有不恰當的推薦。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不容易,就不要讓它成為一種形式,白白折騰還起不到預警及早發現的作用。因此,建議在體檢時除了常規的身體指徵檢測外,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增加相關癌症的篩查專案(如女性增加乳腺癌、宮頸癌的篩查,常吸菸的人增加肺癌篩查),然後遵從醫囑使其成為定期的篩查專案。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早期的腫瘤,並有效遏制住其發展。

14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線條感的身材人人都愛,但訓練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