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12 月 18 日的《母嬰之聲》,我們解讀了 9 篇文獻,關注:複發性流產,過期妊娠,陰道菌群,過敏性疾病,青少年心理健康,孕期飲食,孕婦心理健康,素食主義,低於胎齡兒,丙肝。

Nature Reviews:一文讀懂複發性流產(綜述)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40.689]

① 複發性流產指的是具有2次以上的在24周以前發生的流產,其發生率估計在2.5%左右;② 其發病機制具有高度變異性,目前並不明確;③ 35歲以上的女性複發性流產的風險增高;④ 此外,複發性流產的危險因素包括抗磷脂綜合徵、先天性子宮畸形、子宮肌瘤或息肉、慢性子宮內膜炎或蛻膜功能受損、甲狀腺功能減退、染色體異常、肥胖、生活壓力、吸菸、過度飲酒等;⑤ 複發性流產的夫婦預後一般良好,但未來成功懷孕的可能性取決於母親的年齡和流產次數。

【主編評語】

複發性流產困擾著許多想要寶寶的家庭,其發病率佔到2.5%。目前對於其發病的病因探討並不明確,也沒有很好的預測評估工具。本研究總結了目前為止探明的一些危險因素以及流行病學證據。為進一步開展複發性流產相關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援。(@Epione)

【原文資訊】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2020-12-10, doi: 10.1038/s41572-020-00228-z

寶寶41周還未分娩,要不要引產?(系統綜述)

PLoS Medicine——[10.5]

① 篩選並納入合適的文獻,最終納入5161名孕婦資料,比較41周引產及預期管理至42周的孕婦的妊娠結局;② 引產組嚴重不良圍產期結局的發生率降低(0.4% vs 1.0%);③ 引產組新生兒死亡率(<0.1% vs 0.4%),住新生兒護理病房>4天的發生率(1.1% vs 1.9%)均降低;④ 但是兩組剖宮產率無差異,其他圍產期的結局無統計學差異;⑤ 對於初次妊娠的女性,上述關聯更明顯;⑥ 對於超期妊娠的女性,應充分說明引產的潛在利弊,以供孕婦決定。

【主編評語】

早產引起的諸多健康問題一直是公眾關注的問題,但是過期妊娠往往被忽視。研究資料發現,過期妊娠中母嬰不良結局的發生風險增高,而相對來說,在41周選擇引產或許是更佳的選擇。(@Epione)

【原文資訊】

Induction of labour at 41 weeks or expectant management until 42 week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2020-12-08,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3436

女性預防艾滋病,陰道菌群或是關鍵

PLoS Pathogens——[6.218]

① 採集44名女性陰道灌洗液,其中15名為細菌性陰道炎(BV)女性,進行體外藥物代謝實驗;② 替諾福韋(TFV)以及Dapivirine(DPV)的降解率在低乳酸桿菌的灌洗液樣品中降解率顯著下降,其降解率與乳酸桿菌丰度呈負相關;③ 體外培養實驗表明,高乳酸桿菌的環境中,胞內TFV、DPV等藥物的活性代謝物形成率更高,尤其是添加了惰性乳桿菌及捲曲乳桿菌的環境;④ 相反,加德納菌的存在與活性代謝物形成呈負相關。

【主編評語】

暴露前預防是指在接觸病原體之前用藥預防疾病的措施,特指在接觸病原體之前服用抗病毒藥物預防艾滋病毒的手段,能有效降低高危人群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但是目前研究更多集中在MSM人群,對女性HIV感染研究較少。有研究認為女性陰道菌群結構對HIV感染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透過體外實驗證實,“較好”的陰道菌群可以使暴露前預防藥物發揮更好的作用。(@Epione)

【原文資訊】

Impact of vaginal microbiome communities on HIV antiretroviral-based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 drug metabolism

2020-12-03,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9024

Science:兒童過敏性疾病或與宮內母系IgE暴露有關

Science——[41.845]

① 動物實驗表明,肥大細胞(MCs)在胎兒面板表面就可檢出,並隨著妊娠程序而成熟;② 母系來源的IgE可以透過Fc受體穿過胎盤屏障,從而進入胎兒,使MCs特應性致敏;③ 人樣本檢測表明,MCs在宮內發育成熟確實需要依賴母親的IgE;④ 這個機制解釋了孕婦在產前的致敏,將透過IgE使新生兒在出生後產生短暫的過敏原敏感性,並可在第一次接觸過敏原後,出現面板和氣道過敏反應;⑤ 本研究為兒童過敏性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主編評語】

有許多研究認為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源自於產前母親相關過敏原的暴露,一些理論認為為預防兒童過敏,可以在產前進行脫敏。本基礎研究發現,母親特應性的IgE可以透過胎盤,從而使胎兒肥大細胞成熟,並在產後接觸特應性過敏原後產生過敏反應。本研究為進一步揭示兒童過敏的產生機制提供了理論依據。(@Epione)

【原文資訊】

Fetal mast cells mediate postnatal allergic responses dependent on maternal IgE

2020-11-20, doi: 10.1126/science.aba0864

JAMA子刊:青少年抑鬱症,未來長期健康風險需關注

JAMA Psychiatry——[17.471]

① 納入瑞典國際資料庫中148萬餘名5-19歲的青少年,其中至少一次診斷為抑鬱症的人佔2.5%;② 觀察未來69種疾病的發生情況,發現其中66種疾病的風險均增高;③ 有抑鬱症的人發生自殘的風險增高14倍之多,另外發生睡眠紊亂、病毒性肝炎的風險也增高;④ 同時,其全病因死亡率增高,而從死因別死亡率上看,因故意自殘死亡的風險增高14.6倍;⑤ 在調整了其他精神疾病等混雜因素後,上述關聯被削弱,當仍具有統計學意義。

【主編評語】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本研究透過國家級資料庫的分析發現,那些被診斷為抑鬱症的青少年,未來發生各種疾病,以及早年死亡的風險均增加。(@Epione)

【原文資訊】

Association of Youth Depression With Subsequent Somatic Diseases and Premature Death

2020-12-09,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0.3786

孕期健康飲食,減少後代兒童抑鬱焦慮風險

Journal of Nutrition——[4.281]

① 納入1242對母嬰佇列,調查收集母親妊娠晚期的飲食情況,分為健康飲食(攝入較多的水果、蔬菜、魚類、全麥穀物)和西式飲食(攝入大量的加工食品和零食);② 在兒童3、5、8歲分別採用量表評估其抑鬱和焦慮症狀評分,並根據其變化軌跡劃分成中低焦慮組(1058人)和高焦慮組(184人);③ 母親孕期健康飲食較少者,兒童劃分進高焦慮組的風險增高1.87倍;④ 而母親西式飲食模式與兒童焦慮/抑鬱症狀軌跡無統計學關聯。

【主編評語】

孕期如何健康飲食一直備受關注。發表在《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一篇研究提示,孕晚期母親健康的飲食模式(攝入較多的水果、蔬菜、魚類、全麥穀物),其後代兒童患焦慮、抑鬱的風險更低。為了後代精神健康,我們也應該健康飲食!(@Epione)

【原文資訊】

Prenatal Diet and Children's Trajectori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from 3 to 8 Years: The EDEN Mother-Child Cohort

2020-12-09, doi: 10.1093/jn/nxaa343

中國團隊:疫情防控,別忘孕婦心理健康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5.034]

① 基於網路的橫斷面調查中國19515名孕婦,在疫情期間(2020年2月24-3月10日)心理健康狀況;② 其中62.6%的孕婦報告在家中自我隔離,而有3.8的孕婦報告被強制隔離;③ 報告可能抑鬱、可能焦慮和有自殺觀念的孕婦分別達到44.6%、29.2%、7.4%;④ 強制隔離狀態可直接影響孕婦的精神健康,也可透過感知社會支援減少、適應性不良等,間接影響精神健康;⑤ 而居家隔離僅透過社會支援和非適應性認知影響精神健康;⑥ 疫情封鎖期間應注重孕婦心理健康。

【主編評語】

中國疾控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透過對疫情期間的孕婦心理健康調查發現,因為疫情居家隔離以及接受強制隔離的孕婦其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嚴重,包括焦慮、抑鬱等。而這些心理健康問題與社會支援等具有較強的相關性,這提示我們在疫情防控期間,應該注重孕婦的心理健康干預,降低因此造成的健康損害。(@Epione)

【原文資訊】

Whether and how lockdown and mandatory quarantine regarding COVID-19 may affect mental health among pregnant women in China: Potential social, cognitive, and eHealth-related mechanisms

2020-11-30, doi: 10.2196/24495

孕期及哺乳期素食主義,利or弊?(綜述)

Food and Function——[4.171]

① 孕期女性素食模式對母親及兒童的健康影響仍未得到確認,除了一些發達國家的部分研究外,發展中國家的素食模式基本上可以作為營養不良的替代指標,所以研究間證據不可比;② 本綜述總結了孕期素食模式對母親營養水平(包括維生素B12、維生素D、葉酸、鐵、鋅、鎂、鈣、碘)的潛在影響;③ 以及孕期素食對妊娠期併發症,包括孕期增重、妊娠期糖尿病、子癇前期、情緒和焦慮症狀及胃食管返流疾病的潛在影響。

【主編評語】

近年來,素食主義越來越成為許多年輕人的飲食文化,關於孕期及哺乳期素食主義,對母親及胎兒是有利還是有弊,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本綜述正是基於此,對該話題進行了前瞻性的總結,對未來相關研究提供了思路。但是同時注意到,素食主義與我國傳統的“坐月子”習俗也是格格不入的,研究該話題或許還需考慮文化背景因素。(@Epione)

【原文資訊】

Vegetarian diets during pregnancy: effects on the mother's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2020-12-11, doi: 10.1039/d0fo01991g

轉錄組學研究助力低於胎齡兒風險預測研究

EBioMedicine——[5.736]

① 納入29名孕婦的12-14周的孕期血漿,其中13例分娩的新生兒為小於胎齡兒(SGA);② 透過生信分析,在檢出的800種miRNA種,共鑑定出與SGA或許有關的7種差異表達miRNA,其中4種透過PCR獲得驗證;③ 在另外一個獨立的佇列中,兩種miRNA(hsa-miR-374a-5p和hsa-let-7d-5p)在SGA組中均穩定表達增加;④ 這兩種標誌物預測SGA的準確性分別可達71%和74%;⑤ 透過孕期女性血漿中miRNA的表達譜,或許可以預測不良妊娠結局。

【主編評語】

妊娠不良結局的預測模型研究一直是婦產科學的熱點問題。本研究透過孕期孕婦血漿轉錄組學的宏轉錄組學研究,發現與低於胎齡兒可能存在關聯的差異表達miRNA,並透過驗證。該研究為未來構建不良妊娠改結局的預測模型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料支援。(@Epione)

【原文資訊】

Maternal plasma miRNA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detecting risk of small-for-gestational-age births

2020-11-28, doi: 10.1016/j.ebiom.2020.103145

妊娠期女性丙肝感染問題需重視(綜述)

Journal of Hepatology——[20.582]

① 流行病學資料表明,近年來育齡女性及妊娠期女性中丙肝感染率呈增加趨勢,或許與藥物注射行為有關;② 目前回顧性研究不足以證明丙肝的母嬰傳播特徵,而佇列研究資料不完整;③ 除了對HIV/HCV共感染者進行阻隔以外,目前暫無公認的干預措施以降低丙肝的母嬰傳播風險;④ 妊娠期丙肝感染增加早產和妊娠期膽汁淤積症的風險;⑤ 有指南建議孕期對丙肝進行全面篩查,具有較好效益;⑥ 應加強對妊娠背景下丙肝病毒治療方案的研究。

【主編評語】

本綜述從流行病學、感染危害及治療干預措施等角度全面闡述了妊娠期女性丙肝感染的現況。既往我國一直重視乙肝感染的相關研究,未來孕期丙肝感染問題或許需再提上議程。(@Epione)

【原文資訊】

Changing epidemiology,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Hepatitis C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nd During Pregnancy

2020-11-25, doi: 10.1016/j.jhep.2020.11.027

8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癌症越來越多,老祖宗留下“一方”,賦予生命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