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是個蕁麻疹的老病號了,這些年來為了治病,誰給他推薦什麼“神醫”他都要試試,中藥吃過,針灸扎過,罐拔過,血也放過,可就是沒有去正規大醫院看過病。錢花了不少,可這癢死人的大疙瘩該起還是起。老李的兒子好不容易從國外回來一趟,看到爸爸被疾病折磨得苦不堪言,堅持帶他去大醫院看看。一見醫生,老李就說蕁麻疹治不好,他不想治了。那麼蕁麻疹真的治不好嗎?到底應該如何治療呢?
在治療前,蕁麻瘮患者,尤其是慢性蕁麻瘮患者應該知道:本病病因不明,病情反覆發作,病程遷延,除極少數併發呼吸道或其他系統症狀,絕大多數都可以得到控制或治癒,並且自愈者也不鮮見。
本病的根本治療是去除病因,如果一些病因不能避免,也應該儘量減少誘發因素,尤其是物理性蕁麻疹,有利於其自然消退。而詳細詢問病史是發現可能病因或誘因的最重要方法。臨床上懷疑與各種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關的慢性蕁麻疹,在其他治療抵抗或無效時可酌情考慮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療,部分患者可能會受益。如抗幽門螺桿菌的治療對與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有關聯的蕁麻疹有一定的療效。對疑為與食物相關的蕁麻疹患者,患者應儘量記食物日記,尋找可能的食物並加以避免,找到明確的致敏食物後,忌口即可獲得明顯效果。 而對於許多找不到病因的蕁麻疹患者,藥物治療也能獲得良好效果。
目前臨床上用於治療蕁麻疹的主要藥物是第二代非鎮靜或低鎮靜抗組胺藥,治療有效後逐漸減少劑量,以達到有效控制風團發作為標準。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慢性蕁麻疹療程一般不少於1個月,必要時可延長至3~6個月,或更長時間。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塞平、異丙嗪、酮替芬等第一代抗組胺藥治療蕁麻疹的療效雖然確切,但因中樞鎮靜、抗膽鹼能作用等不良反應多,現已較少使用。如果常規劑量使用第二代抗組胺藥1~2周後不能有效控制症狀,可以更換品種或增加2~4倍劑量,或聯合第一、第二代抗組胺藥或抗白三烯藥物,以增強療效。為防止抗組胺藥長期應用發生耐藥性,在使用某種藥物已經無效時,可以更換不用種類的藥物。
由感染引起的急性蕁麻疹,抗過敏同時也要抗感染治療。急性、重症或伴有喉頭水腫的蕁麻疹,可以臨時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或腎上腺素。對任何劑量抗組胺藥均無效的患者可以口服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但應避免長期使用 。對於嚴重的自身免疫性蕁麻疹,可以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對長期反覆復發,而且能明確過敏原者可以考慮脫敏治療,但脫敏治療需要2~3年,需要堅持足夠療程。
像老李這樣的患者,首先要樹立對待疾病的正確觀念,之前疾病反覆,是因為沒有找到病因,也沒有采取正規、系統的治療方式。其實,蕁麻疹的控制很容易,且大多數隨時間會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