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眾所周知,醫生對痛風患者非藥物治療很重視,尤其是飲食調理、生活習慣和運動調節,而這其中常常給痛風患者交代的口頭禪就是:“多喝水,管住嘴,減減肥,邁開腿。

多喝水往往被風溼免疫科醫生放在前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尿酸高有兩種原因,一個是生成增多,另外一個就是排洩減少,90%的痛風患者屬於排洩減少型;尿酸排洩障礙是包括腎小管濾過減少、腎小管重吸收增多、腎小管分泌減少及尿酸鹽結晶沉積。

在治療排洩減少型痛風患者除了用藥以苯溴馬隆為主輔以小蘇打,在生活中需要促進尿酸從尿中排洩就需要多喝水。因為我們的身體每天都會排洩約700mg的尿酸,其中約500mg尿酸會透過腎臟隨著尿液一起排出,多喝水毫無疑問可以多排尿,多排尿也就能夠儘可能將更多的尿酸攜帶出體外。

尿酸池的工作原理

儘管不少患者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落實起來卻在自己為自己打“折扣”。“多喝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難,可以痛風病友們總是會自我開解,認為什麼水都可以喝,結果卻適得其反。我們來看看,到底有哪些水,不適合痛風患者喝呢?

濃肉湯含有高嘌呤,建議痛風患者不要喝

我們知道,日常食物中肉類的嘌呤含量屬於比較高的,雖然比較高,但是也沒有到大於動物內臟的程度。我們可以來看看日常肉類的嘌呤含量是多少:

動物肉類嘌呤含量

從上圖可知,肉類食物的嘌呤含量與動物種類以及部位有關,動物內臟含量最高,肥肉和肉皮其次,瘦肉和肉製品再次,血液最低;畜類動物中,豬肉含量最高,羊肉其次,牛肉再次;禽類動物中,雞肉含量最高。

身為風溼免疫科醫生,我對痛風患者的建議是為了營養均衡的需要,不能不吃肉,整體控制一下嘌呤攝入總量要比某一種食物重要,也就是說每日飲食嘌呤含量控制在低於200mg左右合適;而急性痛風期時,每日飲食嘌呤含量控制在100mg左右合適。

但是有些朋友會認為,既然肉的嘌呤含量高,我不吃肉只喝湯可不可以?其實這是大錯特錯。因為嘌呤是易溶於水的物質,而無論是動物肉類還是魚類,湯的嘌呤含量要大於肉本身;另外在做肉湯時,常常會加入雞精等,雞精中含大量鈉鹽和肌苷酸鈉、鳥苷酸鈉,會導致尿酸增多。

所以對於痛風患者的建議是吃肉不喝湯。那麼怎麼吃肉呢?這裡有幾點小建議供大家參考:

水煮肉:水煮肉嘌呤含量降低明顯,水煮至少3分鐘以上,棄湯吃肉;或者也可以清蒸10分鐘左右,既保持口感,也減少嘌呤,比如四川的李莊白肉就是如此。其他烹飪:無論是鹽煎肉、辣椒炒肉還是回鍋肉、風吹肉的方法,可以先用開水焯1~2分鐘,溶出嘌呤類物質。控制總量:還是要注意嘌呤攝入總量,一頓吃太多也就攝入了太多的嘌呤,可能誘發痛風急性發作;分幾頓吃,每頓吃一點,既有口福又不怕尿酸飆升。不吃這些肉:畜類和禽類肉皮、內臟的嘌呤含量和脂肪含量都高,為了避免尿酸高和血脂高,儘量避開這些肉。飲料含有高果糖,建議痛風患者不要喝

有些痛風患者沒有日常喝水的習慣,卻有喝飲料的習慣。日常我們接觸的飲料有哪些呢?碳酸飲料、果汁飲料、功能性飲料、蜂蜜飲料等。這些飲料都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漿,什麼是高果糖玉米糖漿?

高果糖玉米糖漿是由玉米澱粉經過水解、糖化、異構等工藝製成的一種與蔗糖甜度相當的天然液體甜味劑,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

對於痛風患者而言,果糖有什麼影響呢?有研究顯示,每天食用兩次含果糖軟飲料會讓痛風的風險增加85%;如果一個正常人每天喝一次含果糖軟飲料,那麼痛風的風險會增加41%。為什麼果糖飲料也會導致痛風呢?主要基於兩點:

果糖是單糖,單糖不能繼續分解,是最小單位的糖類,因此能夠被快速吸收;當果糖被吸收進入血液後,大部分被肝臟代謝,從而消耗大量ATP;消耗大量ATP時,就會被分解為嘌呤,進而產生大量的尿酸。果糖更容易造成人體臟器內脂肪的沉積、降低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導致胰島素抵抗升高,減少尿酸排洩,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果糖誘發痛風發作的機制

當然也有些人會投機取巧:“我不喝含果糖的飲料,喝鮮榨果汁或者無糖碳酸飲料可以嗎?”對於痛風患者而言,這兩者也並不可取。具體原因如下:

果汁飲料:果汁在加工的過程中丟失了幾乎所有的纖維素,也很多對身體有益比如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會丟失,但是對人體無益的果糖含量並未相對減少。其實可以不喝果汁,而直接食用含果糖較少而富含鉀元素及維生素C的水果,比如櫻桃、桃子、西瓜、菠蘿、草莓等。無糖碳酸飲料:這類飲料其實也含有香精、鈉等其他物質,這是為了調和口感,尤其是人工合成的蘇打水常常被痛風患者推崇。但實際上這些飲料雖然可以鹼化尿液和促進尿酸排洩,但長期飲用會產生胰島素抵抗導致痛風的發病風險,同時也會導致酸鹼平衡紊亂、鈣質丟失,從而導致骨質疏鬆及脆性骨折發生的風險。因此建議不要喝人工合成的碳酸飲料,儘管是零糖。

果汁的果糖含量高,建議直接吃水果

我們總是想投機取巧,但可能結局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白酒和啤酒是痛風患者儘量要避免的酒精飲料,為什麼這麼說呢?

白酒和啤酒含有酒精:酒精代謝可以讓血乳酸濃度增高,抑制腎小管分泌尿酸,降低尿酸的排洩;酒精能促進腺嘌呤核苷酸轉化,讓尿酸合成增加;酒精能讓血液酸鹼度下降,降低尿酸溶解度,促使尿酸鹽析出晶體。啤酒含有嘌呤:啤酒中富含易於吸收的鳥嘌呤核苷酸,能增加尿酸的生成;啤酒因為酒精度低,所以容易讓人豪飲,從而增加嘌呤的攝入,導致尿酸增高。喝酒容易搭配高嘌呤食物:人們喝酒的時候,常常會大魚大肉或者配以火鍋、燒烤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喝酒容易關節受傷:飲酒後容易更大機率導致關節受傷,而且四肢末端體溫也會更低,從而誘發痛風發作。

meta分析提示大量飲酒和不飲酒/偶爾飲酒的合併風險為1.98

有些痛風患者會說,我戒酒戒不掉,該怎麼辦呢?我個人的建議是,能戒就戒,不能戒也要慢慢戒。在沒有戒掉酒癮之前,我們不妨這麼做:

限量飲酒:在痛風急性期期間,不建議飲酒;在間歇期即使飲酒,一般不超過2標準杯/日,1標準杯是指含酒精為18ml的飲料;哪怕喝葡萄酒,也不能超過200ml/日。禁止飲酒:如果您正在進行降尿酸藥物治療,或者服用相關伴發疾病如降血壓、降血脂或降血糖的藥物,我的建議是不要飲酒,以免與藥物一起造成不良反應或者降低降尿酸效果。酒中注意:飲酒的時候,還是要拒絕內臟、海鮮、烤肉、火鍋、魚乾、臘肉等高嘌呤食物,以免與酒精在一起出現疊加作用;飲酒的時候儘量多喝水;酒後注意休息和保護關節,不要讓關節受傷和受涼。

即便喝酒也不能酗酒,還是儘量戒酒

這些水痛風患者可以喝,也要學會適可而止

多喝水是生活調理降尿酸的重要手段之一,像肉湯、果汁、碳酸飲料以及啤酒、白酒等飲用品,雖然美味,但有時候哪怕淺嘗輒止都可能導致尿酸增高,所以最好不要碰;有益的飲品可以兼顧口感和營養,又不會讓尿酸升高,可以多喝。

那麼痛風患者可以喝哪些水呢?

牛奶:有研究表明,奶製品有降低血尿酸水平的益處,可能原因包括奶製品本身嘌呤含量較低,同時奶製品所含酪蛋白、微量元素等部分成分具有促進尿酸排洩的作用。但是不建議全脂牛奶或高脂牛奶,因為在這些牛奶中並沒有發現這個作用,而酸奶可能增加乳酸水平導致尿酸升高。所以可以喝脫脂牛奶或低脂牛奶,每日240ml左右。

痛風患者每日可以飲用脫脂或低脂牛奶240ml左右

咖啡或茶:雖然有研究表明,咖啡中的咖啡因等物質有利於促進尿酸排洩,但是這種作用很弱,所以對於習慣喝咖啡的痛風患者來說可以喝無糖咖啡,而沒有喝咖啡習慣的人也不用靠咖啡降尿酸;茶雖然有類似咖啡的降尿酸機制,但是茶中也有升高血尿酸的成分,二者的作用相互抵消,建議飲茶也要飲淡茶水,當然對於高血脂、高血壓、腹型肥胖、高血糖等患者可以飲茶來改善病情。

痛風患者如有飲茶或咖啡的習慣,可以不改變,但是要無糖咖啡或淡茶

天然蘇打水:前面我們說過加工的蘇打水含有香精或者甜味劑,如果選用蘇打水還是建議選用含豐富礦物質卻沒有新增劑的天然蘇打水。但是有些痛風患者也沒有必要去喝天然蘇打水,比如尿pH值在6.2~6.9之間,就不需要鹼化尿液;只有低於6.2才需要採用小蘇打或者天然蘇打水鹼化尿液,從而利於尿酸的溶解及從尿液排洩,減少尿酸沉積造成的腎損害;而高於6.9,就可能導致尿液過度鹼化,容易形成草酸鈣或其他型別的腎結石,或者在尿酸結石表面形成磷酸鹽外殼,阻止其溶解。

即使是天然蘇打水,痛風患者也要注意能不能喝

白開水:喝白開水對於痛風患者而言,才是簡單、有效和實用的方法。建議每天保證2500ml左右的白開水,讓尿量達到2000ml,從而促進尿酸排洩和減少結石形成。一般來說可以在兩餐之間、晚餐後45分鐘後、半夜醒來時、清晨起床到早餐前、有氧運動前後、沐浴前後分次飲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總而言之,痛風患者需要注意的三種水,要儘量避開;而對於其他相關的水,比如雞尾飲料、胡蘿蔔汁飲料、淡檸檬水、椰汁飲料等,我們可以看看它們的成分表,是否含有果糖、鈉或者酒精,再進行選擇性的飲用。

#健康守護者##慢性病那些事##老年數字生活指南#

13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冬天蕁麻疹易高發,這些預防小貼士趕緊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