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砒霜乃是出了名的劇毒,它無臭無味,古往今來,不知毒倒了多少英雄豪傑。不過,當現代醫學發達之後,曾令人聞之色變的砒霜,也變得不再神秘。實際上,砒霜的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進入人體後,它會對神經系統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造成影響,若大量吸入的話,便會逐漸陷入抽搐、昏迷狀態,直至呼吸麻痺而死。
不過,《輟耕錄》中卻記載道:“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雖說砒霜是劇毒之物,但若是換一個角度來看的話,它也能成為某些頑疾的剋星。
白血病,俗稱“血癌”,在十幾年前,這可是一個難以治癒的疾病。據統計,在35歲以下的人群中,白血病的發病率是最高的,而且一旦發現,便相當於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一般來說,治療白血病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幾種: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幹細胞移植等,若一切順利的話,被治癒的機率還是很大的。不過,任何治療方法都是有一定失敗機率的,沒人能保證萬無一失,而“砒霜治療”的誕生,卻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痊癒機率,此乃醫學界一大奇蹟。
張亭棟是利用砒霜治療白血病的發明人,他於1950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從業20多年來,他見遍了各種被病魔折磨的患者,也看到了太多生離死別。然而,正所謂“醫者仁心”,為了徹底治療白血病,他大膽將中醫與西醫結合起來,利用1971年去東北林甸縣考察的機會,他開始嘗試用“砒霜、輕粉”等中藥治療癌症。1990年,經過多年的反覆實踐後,張亭棟終於發現三氧化二砷是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最有效成分,他隨即將這個發現推廣至全國,號召更多的醫生投身於白血病這一領域。
不過,除了張亭棟之外,還有一位醫生在白血病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1986年,王振義用全反式維甲酸技術治癒了首例APL患者,為了確認這種方法是否能投入使用,他還同時在24位患者身上進行了治療。結果沒過多久,他們的症狀就逐漸好轉,直到完全康復。後來,王振義將全反式維甲酸與三氧化二砷的治療方法結合了起來,不出5年,他就將白血病的治癒率提升到了97%以上,除了個別晚期患者外,他幾乎已經能做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了。
諷刺的是,在1994年,當王振義將研究論文投到國內某知名學術雜誌時,卻被對方以“不是知名醫院不予發表為由”打了回來,王振義等人被視為“烏合之眾”,他們的研究成果也被棄之如敝履。然而,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王振義治療白血病的方法終於得到了專業業界認可,他主編的《血栓與止血》已經成為血液學領域的代表性專著,傳遍了世界各國。
2020年9月,88歲的張亭棟與96歲的王振義均獲得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他們在醫學領域上的突破有目共睹,站在全人類的立場上,他們得此殊榮實乃當之無愧。不過,儘管二人取得了如此成就,但是距離諾獎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醫學一途永遠沒有盡頭,只有一往無前才會創造生命的奇蹟,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