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10月19日,在第十四屆酒博會舉辦期間,由中國酒業協會和中國白酒健康研究院聯合主辦,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中國白酒健康研究論壇”在上海隆重開幕。江南大學徐巖教授受邀以“基於多組學技術解析中國白酒成分的生物學代謝機制”為題做了白酒與健康之間關係的主題演講。

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

目前普遍認為慢性酒精攝入會導致酒精性肝臟疾病(ALD),並且酒精通過誘導腸道菌群結構的改變對ALD的發展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白酒是中國傳統的固態發酵酒精飲料。近年來通過對白酒成分的解析發現,白酒中除了含有酒精和水,還含有上千種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大部分是通過微生物發酵產生,再通過獨特的固態蒸餾的方式進去到白酒中,因而許多物質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風味活性功能,如短鏈脂肪酸、短鏈脂肪酸/飽和長鏈脂肪酸乙酯、芳香類化合物、雜環類物質等。文獻報道這些物質具有免疫調節、抗菌以及抗氧化等活性功能。然而白酒中的這些物質對酒精誘導的肝損傷是否具有緩解作用以及潛在的機理並不清楚。

最近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徐巖教授課題組聯合美國夏威夷大學癌症中心賈偉教授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通過動物實驗的方法,首次科學證實了中國白酒中潛在的生物活性成分對酒精誘導的肝損傷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該研究通過建立3個不同的動物模型(雄性C57BL/6J小鼠)——(1)為期12周高劑量(3.12倍標準飲酒劑量)白酒干預的動物模型;(2)為期12周低劑量(1.5倍標準飲酒劑量)白酒干預的動物模型;(3)基於白酒主體成分的調配白酒干預模型,並通過對動物的表型、生化和肝臟病理分析發現白酒干預造成的肝損傷程度均顯著低於酒精。進一步通過對腸道菌群結構及其代謝組的研究發現,白酒比相同濃度的酒精造成較低程度肝損傷的潛在機制可能是由於白酒中的活性物質通過保護酒精誘導的AKK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丰度的下降,從而減輕腸屏障功能的破壞,並增加腸道內有益代謝物飽和長鏈脂肪酸和短鏈脂肪酸的濃度,該研究系統科學地證實了中國白酒不是酒精。

該研究歷時三年,主要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輕工業技術與工程一級學科計劃、中國白酒健康研究院、醬香型白酒研究所等提供資金資助。相關研究成果目前已經以“Solid-state fermented Chinese alcoholic beverage (Baijiu) and ethanol resulted in distinct metabolic and microbiome responses”為題於今年5月發表在生物學和基礎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FASEB Journal上(影響因子5.391),徐巖教授為文章通訊作者,徐巖教授課題組方程博士為文章第一作者。

FASEB Journal被公認為是生物學和基礎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是由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合會(Fede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主辦。該機構成立於1912年,目前是美國最大的學術聯盟,由美國生物化學家學會(ASBC)、美國細胞生物學會(ASCB)、美國免疫學家協會(AAI)、美國生理學會(APS)、美國營養學會(AIN)、美國藥理學和實驗治療學會(ASPET)等27個學術組織聯合組成,來自世界各地的會員數超過12萬。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石榴的5大功效和正確開啟方式,營養師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