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護士因為腰痛來找我“摸”腰(其實這對我來說已經是常見事了,經常有本院外院的護士慕名來找我“摸”腰)。
她一週前沒有明顯誘因出現腰部的劇烈疼痛,不敢活動了,找到所在科室的骨科醫生,醫生二話沒說,沒等她反應過來,就被按在床上,猛猛的被--------扳了一下腰!(這畫面不敢想~)
這一下,非但腰痛沒好,突然出現了一側腿的麻痛,一直到腳,搞得這個醫生也束手無策了。接下來,護士無奈,忍著劇痛和麻木做了一個腰椎CT,結果腰椎還好沒有見到明顯的間盤突出和神經壓迫,這時候這個扳腰醫生估計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沒有間盤突出和神經根壓迫哪兒來的神經刺激症狀呢?
其他護士見狀,建議她來找我
寫到這裡大家會想,這個護士的腰怎麼了?怎麼骨科大夫都弄不好了?
且聽我給大家慢慢講一下——護士的“腰”不是隨便“摸”的!
帶你們看一下我們護士工作的常態
帶你們看一下我們護士工作的常態
護士是一個很特殊的工作,既是腦力勞動但又需要很多體力的付出。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護士需要經常持續彎腰進行護理處置,病房的護士會彎腰採血、輸液、口腔清潔、導尿;
急診室和ICU的護士需要經常的心外按壓搶救、搬抬患者;手術室的護士需要長時間久站、一個角度持續扭轉身體。這些職業中的不良體態和過度使用腰背部都會導致腰椎的損傷。
那這種職業的腰部損傷到底傷到哪兒了?平時會有什麼症狀啊?這種腰痛常常由不良姿態的活動或者長期久坐久站導致腰部慢性的疼痛不適,很多時候會發生急性的腰部劇烈疼痛,腰椎屈伸都可能受影響。這種情況,往往腰部的協調性及穩定性受到了損傷。
腰椎的穩定是個很廣泛的概念,它包括了脊柱淺層的發力的大肌肉,深層的穩定肌;包括了神經肌肉的相互調控;也包括了我們的呼吸模式。
因此,這種損傷不能單單理解是“小關節紊亂”那麼簡單,它的損傷或是肌肉的、也可能是關節的、也可能是韌帶的、也可能是間盤組織的損傷,所以不能一“扳”了之!
美國APTA(美國物理治療學會)釋出的腰痛臨床指南對腰痛進行了很詳細的分類諸如護士這種職業腰痛很多都屬於“急性、亞急性、慢性腰痛伴運動協調受損”。而文中的護士恰恰就是急性的腰痛伴運動協調受損的分類。這種情況的症狀就是“急性加劇的反覆性下腰痛,常與下肢牽涉痛有關;近些年症狀通常包括多次下腰和/或者與下腰相關下肢疼痛的發作。”
損害的功能包括“休息時或初始到中等範圍的脊柱運動,產生下背部和/或者與下背部相關下肢的疼痛;從初始到中間的脊柱活動度以及刺激相應腰段關節會引起症狀。下腰部屈伸運動時腰椎骨盆部運動協調性不足”。
說了這麼多大家估計也看不懂!來點“乾貨”——我們的處理這種問題建議1.不能猛扳!
2.給個圍腰帶三天;
3.教病人無痛狀態下的核心肌啟用訓練、呼吸模式訓練、臀肌訓練;
4.教給患者怎麼用腰,如何下蹲,搬抬重物、怎麼翻身;
5.儘量脫離現有工作方式,做有氧運動,散步、腳踏車、慢跑、只要不引起疼啥都行!(切忌一味的盲目養著!躺著!坐著!趴著!)
回過頭來再說說這個可憐的小護士吧,她現在的症狀已經出現下肢的牽涉痛(而非神經痛),醫生給他進行了神經根脫水和消除炎症的激素治療。但並不一定會有“療效”。
對於這樣的病例,我們還是建議先脫離幾天護士崗位,採取疼痛緩解技術:1.“摸腰”:我的腰痛手法治療之所以被稱為“摸腰”,是源於我的一位好朋友何總,他是銀行的領導,銀行裡的員工經常有腰痛(久坐導致),所以經常有他的同事找我看病。因為我的手法源於“清宮正骨”強調“輕巧柔和”,看上去就是在“摸腰”,在“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中完成了腰痛的治療
2.針灸:針灸有很好的止痛並且緩解肌肉痙攣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活血化瘀,疏經通絡,改善患者肢體遠端的疼痛;
3.神經鬆動術:在這個階段,要指導病人做一些緩解神經粘連的治療技術;
4.核心訓練:啟用腹橫肌、多裂肌、臀肌。
哥給示範一下護士的腰該怎麼“摸”![呲牙]
上圖主人公就是一位急診室的美小護,因為長期搬抬搶救導致腰痛反覆發作,做過包括扳法在內的多種治療均沒有很好療效,我們用適當的手法接觸後,利用核心訓練和姿態矯正、有氧訓練徹底解決了她的痛苦。
5.糾正不良體態、進行動作模式再教育。
#了不起的醫生#說一千道一萬。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很多腰痛無需手術治療,因此,找骨科就診本身就是方向性的錯誤。骨科醫生關注的是身體的結構損傷,比如骨折,脫位,神經損傷、間盤突出,但絕大多數是功能的異常,需要去採用康復,尤其是主動康復的辦法去綜合處理。強調整體辨證、內外兼治的中醫藥在這方面也是有很大優勢的。
參考文獻:
Low Back Pai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Linked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 from the Orthopaedic Section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2;42(4):A1-A57. doi:10.2519/jospt.20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