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收錄於話題#健康常識6個胃痛,與失眠、掉髮共同構成了當代青年的“受難三部曲”。在餓著肚子的清晨,剛吃飽的午後,或者躺在床上的深夜,胃痛都可能突然襲來。一陣陣揪著腸胃的劇痛讓人痛不欲生,捂著肚子蜷成一團毫無緩解辦法。在你痛苦到大腦一片空白的時候,症狀又悄悄消失了,就好像它從沒來過一樣。直到下一次腹部隱隱作痛,整個人被嚇到冷汗都出來了:“又、又來了嗎?”

在很多長輩的眼裡,年輕人胃痛無非就是自己作死。不吃早餐、不按時吃飯、瞎吃外賣……這些都是他們眼中引發胃痛的原罪。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固然是胃病一大誘因,但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就是抽菸喝酒經常餓肚子也從沒喊過胃痛,而一些人儘管早早就過上了小心翼翼的養生生活,也難逃胃痛的魔爪。這是因為,胃病的根本原因並非飲食習慣。如果真要刨根問底來“追究致病責任”的話,小時候媽媽怕你不消化嚼過後餵給你的那口飯,更可能是要揹負主要責任的“主犯”。

古老的傳統“代嚼餵食”模式真人模擬動圖 懂的都懂談到這一點,就不得不提到大家可能都略有耳聞的一種細菌——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生活在胃部及十二指腸各區域的細菌,它可以引起胃粘膜輕度慢性發炎,甚至引發胃潰瘍和胃癌。

在胃活檢中發現的幽門螺旋桿菌(棕色)在1994年幽門螺桿菌被確認為消化性潰瘍病的元兇之前,醫學界對於胃潰瘍這種相對常見又十分棘手的病認知嚴重不足,導致醫治效果一直很差。當時人們認為沒有任何生物能在胃酸環境中長久生存,因而胃病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情緒壓力、家族遺傳或者飲食習慣導致胃酸異常分泌。所以胃潰瘍患者常透過反覆使用抑酸物質,甚至是心理治療來嘗試控制潰瘍。病情嚴重又遲遲不見好轉的病人,還會被要求做手術切除潰瘍部位。但就算是這樣極端的醫療方法,也只有50%左右的治癒率。很多人因為手術帶來的嚴重的副作用,永遠失去了食慾。

幽門螺旋桿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能在胃酸中生存和繁衍的菌類為了向世人證明幽門螺桿菌是引發一系列胃病的元兇,科學家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還曾瘋狂地“以身試毒”——將一份包含無數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液一飲而盡。幾天後他“如願以償”地出現了胃炎症狀,並在自己的胃裡檢查出大量的幽門螺桿菌。接著他使用抗生素迅速殺滅了體內的細菌並恢復健康,這波秀翻天的操作使他收穫了200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在使廣大飽受幽門螺桿菌折磨的患者有了靠譜治療方案的同時,巴里·馬歇爾的親身試驗還驗證了另一個問題:幽門螺桿菌可以透過口腔進入人體傳播疾病。另一個讓科學家們十分擔心的發現是,在人類的口腔菌斑生物膜和唾液中也發現過幽門螺桿菌菌株。這兩者結合起來似乎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幽門螺桿菌是透過口-口傳播的。

基於這一結論,近十年來我國主流的共餐制受到了很多批評,也有很多反思及改進方案的提出。有觀點指出,華人圍聚一桌、共享一盤,還喜歡使用自己的筷子給他人夾取菜餚的習慣極易造成幽門螺桿菌的口-口傳播。另外在育兒方面也有相關反思,現代育兒觀念中,任何幫嬰兒咀嚼飯菜、用自己使用過的筷子幫嬰兒夾取飯菜、還有親吻嬰兒等行為都是危險的。

人體唾液中確實含有大量的細菌微生物,公共就餐過程中極易造成疾病傳播,交叉感染。推廣使用公勺公筷乃至於分餐制度,還有避免口腔接觸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都是很好的衛生習慣。不過要幽門螺桿菌來背這個鍋,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我國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數在幾年前的統計中就已經超過了50%,而如果說共餐時筷子作為載體就可以傳播病菌的話,以我們的聚餐形式應該早就“全員中招”了。另一個最明顯的疑點在於,現實中有很多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與他們同居多年的情侶或者伴侶卻並未檢出幽門螺桿菌的攜帶。按理說情侶之間的唾液交換率肯定是最高的,所以關於幽門螺桿菌的傳播我們還有很多未知的地方。

此外,也有研究者角度刁鑽地透過日本牙醫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統計,得出了“牙醫並不比臨床實踐前的牙科醫生有更高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這一結論,從而否定了口-口傳播的假說。另一派研究者認為幽門螺桿菌在口腔只屬於路過菌,不能引起區域性感染。因此它們在人群中的傳播更可能是透過糞便汙染水源的“糞-口傳播”形式。

透過勤洗手、洗淨食材、煮熟食物等方式可以有效避開糞口傳播的細菌與病毒雖然幽門螺桿菌的傳播方式還是個未解之謎,但我們已經基本掌握了消滅它們的辦法。在臨床醫學上,我們一般會對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病患者進行根除細菌的治療。透過三種抗生素同時使用的“三聯療法”,可以在14-21天內徹底解決問題。不過眾所周知,抗生素的使用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如果患者體內剛好是“加強版”的幽門螺桿菌,初期治療效果不如預期的話,就需要加多一輪或者加藥進行“四聯療法”。

有關抗生素與幽門螺桿菌的漫畫對於普通人來說,有一個好訊息是高達85%的幽門螺桿菌攜帶者不會有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反應。但壞訊息是這些細菌當然還是會顯著提高我們患上胃潰瘍乃至胃癌的機率。上述複雜的胃病探索歷史以及其傳播、醫治原理都是於生活可有可無的知識點。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幽門螺桿菌這種廣泛致病形式的存在。長期忍受胃痛的折磨又不去大醫院徹底檢查是很危險的行為。如果明明調整了生活作息、規律飲食、壓力不大卻還是常常胃疼到難以忍受,那一定要及時進行幽門螺桿菌的篩查喔!

11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明明沒運動,肥宅的橫紋肌躺著也能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