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應用中藥時,很多人會將名稱相似的中藥理所當然地視為同一種藥材,民間中醫開方習慣使用簡稱、俗名,使用時就會混淆用藥,影響療效,達不到養生保健或治療疾病的作用。現對常用的幾組中藥進行分析,讓藥師來告訴你,它們之間最明顯的差別是什麼。
白附片與白附子
【白附片】是毛茛科植物烏頭子根的加工品——附子的一種炮製品。它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溼邪。我們說白附片是辛散大熱之品,素有“回陽救逆第一藥”之稱,凡是陽衰、裡寒或風溼重症必用。它毒大力猛,需先煎、久煎以降低毒性,不能與半夏、貝母、白芨、瓜蔞等藥物一同使用。常用劑量為3-15g,孕婦慎用。
【白附子】是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乾燥根莖,又稱禹白附,是辛溫有毒之品,能祛風痰,定抽搐,解毒散結止痛。它的毒性較緩,藥力也較弱,因白附子生用對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故內服一般使用炮製品,常用劑量為3-6g,孕婦慎用。
應用要點:白附片為溫裡藥;白附子為化痰藥。
決明子與石決明
【決明子】是豆科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乾燥成熟種子,也叫草決明、馬蹄決明。能清熱明目,潤腸通便。決明子苦寒偏於瀉肝火而明目,常治肝經實火之目赤腫痛,也可潤腸通便。此外,決明子還能降血壓、降血脂,高血脂合併高血壓者,兼便祕者尤其適宜。臨床常用量為9-15g。
【石決明】是鮑科動物的貝殼。能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石決明質重鎮潛,鹹寒清洩,還略有補益的功效,集鎮潛、清肝、益陰為一體,無論實證、虛證之目疾均可使用。應用時宜打碎先煎20min。臨床用量為6-20g。
應用要點:決明子為植物的種子;石決明為動物的殼。
肉豆蔻與白豆蔻
肉豆蔻與白豆蔻氣味均為辛溫,名稱相近,功效類同,但仍具有差別,需辨別使用。
【肉豆蔻】源自於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乾燥種仁。能溫中行氣,澀腸止瀉。其氣味濃烈,辛香燥散,作用偏於中下兩焦,對脾胃虛寒,久瀉不止的人有效。生肉豆蔻有滑瀉的作用,所以溫中止瀉須煨治去油用。常規用量為3-10g,過量服用會導致中毒。
【白豆蔻】源自於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能化溼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處方中若有“豆蔻”應該使用“白豆蔻”。其氣味芳香清爽,作用偏於中上二焦,對溼阻中焦,不思飲食的病人效佳;長於止嘔,善於治療寒溼嘔吐。入煎劑宜後下,用量為3-6g。
應用要點:肉豆蔻以“溫澀”見長;白豆蔻以“溫化”見長。
黃連與胡黃連
【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雲連的乾燥根莖。可清熱燥溼,瀉火解毒。黃連大苦大寒,是純陰之品,它偏清中上焦熱,最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溼熱。黃連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作用,還具有降血糖、降血壓等作用。但因其苦寒較重,過量服用或服用較久會傷陽敗胃。常用劑量為2-5g。
【胡黃連】為玄蔘科植物胡黃連的乾燥根莖。可清虛熱,除骨蒸,消疳熱。藥物苦寒,沉降偏走中下焦,凡虛熱、疳熱、溼熱都可以使用,為兒科的常用藥。常用劑量為3-10g。
應用要點:黃連長於清實熱;胡黃連善於退虛熱。
茯苓與土茯苓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能利水滲溼,健脾,寧心。是中藥八珍之一,甘淡,性平不偏,故凡水溼為病,無論寒熱虛實都可運用,為藥食兩用佳品,對脾虛水腫或溼氣盛者尤其合適。臨床常用劑量為10-15g。
【土茯苓】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乾燥根莖。能解毒,除溼,通利關節。甘淡滲利,性平但是偏涼,利溼有餘但清熱力較弱。通利關節,還能解汞毒,也是治療梅毒的要藥。現有文獻報道,土茯苓對風溼病、泌尿生殖器系統疾病、腎病、癌症、面板病等都有一定的療效。因其藥力平和,故用量宜大,常用劑量為15-60g。服用時候應忌茶水,否則可致脫髮。
應用要點:茯苓為利水滲溼、健脾安神藥;土茯苓為清熱解毒藥。
在日常應用中,因名稱相似,人們特別容易張冠李戴,將幾種不同的中藥誤認為同一種中藥,或理所當然地將名稱相似的中藥相互替代使用。
中藥種類繁多,名稱相似的中藥數不勝數,若隨意使用,不加以鑑別,用藥不當將導致一系列的副作用,所以日常購買和使用需慎之又慎。對名稱容易混淆的中藥加以認識和區別,能夠幫助我們辨別中藥、了解中藥、使用中藥,用其進行日常預防保健和治療,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切勿將藥名相似的不同中藥混為一談。
審稿:廣東省藥學會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羅千古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