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痘, 粉刺以生丘疹疙瘩如刺,破出白色粉汁而得名。現代醫學稱本病為尋常座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本病好發於青春發育期的男女。
【臨床表現】 初起損害多為黑色粉刺,用手擠後,有一米粒樣白色脂漿排出,皮疹頂端可出現小膿疤,破損或吸收後遺留色素沉著或小凹狀瘀痕。治療不及時或者少數嚴重者可見蠶豆至指甲大的結節或囊腫,囊腫又可化膿,形成膿腫,破潰後常形成竇道或瘢痕。發病部位以顏面為多、亦可見於胸背上部及肩胛處,胸前、頸後、臀部等處亦可發生。常對稱分佈,自覺稍有瘙癢或疼痛。病程纏綿,新疹不斷繼發,有的可遷延數年或十餘年,有肺熱型,胃熱型,痰溼凝聚型。今天講的胃熱型,可兼有胃熱症狀。胃熱也是一種中醫病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胃火。多由邪熱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熱;肝膽之火,橫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熱。臨床上常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口苦、胃脘脹痛、胃脘燒灼感、嘈雜易飢、便秘、煩熱、口渴引飲、頭痛、牙疼、牙齦出血、紅腫、面赤、舌質紅、苔黃厚等。
【主症】 皮疹結節紅腫疼痛,皮疹多分佈於口周,顏面面板出油多,伴有便秘、溲赤、納呆、腹脹。苔黃膩,脈滑數。
【證候分析】 腸胃溼熱外泛肌膚,形成丘疹結節;鬱而化熱,故紅腫疼痛。溼熱煎迫,故油膩外溢。溼熱內結,故便秘、溲赤。溼熱中阻,故納呆、腹脹。
【治則】 清熱利溼通腑。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茵陳蒿湯
生梔子 生大黃 薏仁 澤瀉 白茅根 連翹 公英 生地 石膏 知母 白花蛇舌草
【方解】 生桅子、大黃清洩腸熱,生地、石膏、知母清胃熱;連翹、公英、蛇舌草清熱解毒;茵陳、薏仁、澤瀉、白茅根清熱利溼。總之達到臟腑潔而肌膚營衛昌,溼熱除而皮脂斂。結節囊腫難消者,為溼痰凝結,可加夏枯草,海藻、牡蠣清熱化痰,軟堅散結。口乾唇燥甚者,為胃熱甚,可加玄參、麥冬,花粉等養陰清熱。月經不調者,加當歸、白芍、益母草等活血調經。
【外治】1.三黃洗劑或黃柏洗劑外搽。2.甲硝唑凝膠或莫匹羅星軟膏皮疹處外塗。
【預防調理】1.經常用溫水清洗,保持面部面板清潔。2.禁止用手擠壓皮疹。3忌食或不食油膩及辛辣食物,不喝高糖分飲料,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4.不熬夜,作息規律,保持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