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明顯變冷,很多人也開始把毛衣、大衣拿出來穿,相信大家都非常有過冬的感覺了,而冬季最具代表性的節日就是冬至了,這一天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也象徵著嚴冬即將到來,通常在這一天,人們會團聚在一起吃湯圓,也有很多人會開玩笑說,不想在冬至吃湯圓,免得又老一歲。
究竟冬至有什麼特別,又有哪些習俗呢?
冬至從古代開始就很重要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日子。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正因為如此,冬至便成為曆法上重要的節氣之一。
冬至從古代開始,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周朝,就有利用「冬至」日郊祀祭天的記載,又因為周曆的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元旦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才有的。漢代甚至在冬至前後,從皇帝到百官都停止辦公,全部休假就為慶賀冬至。
古時候的人還會以冬至的天氣來預測過年的天氣,有句話說「幹冬至,溼過年」,意思就是:冬至這天如果是好天氣的話,過年可能就會下雨。
冬至有哪些習俗?
一、吃湯圓:
冬至最有名的習俗便是吃湯圓了,為什麼要吃湯圓呢?因為湯圓象徵團圓,以前的人們會用石磨磨糯米,準備作湯圓的佐料,在冬至晚上時全家圍攏一起搓作湯圓。另外,冬至是一年之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後白日漸長、陽氣回升,因此冬至吃湯圓也有以團圓迎接陽氣到來的象徵之意。
傳統上,冬至的湯圓俗稱「冬節圓」,有紅、白兩色,小巧而沒有包餡;因為冬至這天是晝夜長度「交接」的日子,紅白湯圓便也象徵了「陰陽交接」 。雖然吃湯圓已經成為常見習俗,但還是有些人怕湯圓熱量高而不吃,衛福部也特地教大家健康吃湯圓的方法:
(一) 鹹湯圓可加入多一些的茼蒿、清江菜等綠葉菜、或金針、草菇各式菇類,以柴魚或蔬菜高湯調味、減少豬油炸油蔥酥的量。
(二) 甜湯圓除了煮酒釀和雞蛋外,還可以嘗試以桂花、龍眼乾、紅棗、枸杞、肉桂提味、以白木耳增加豐厚的口感。小圓子若要裹粉,可嘗試將腰果、杏仁、芝麻等健康堅果磨粉,當成沾粉來沾食。
(三) 創意湯圓料理,還有將湯圓以烤或用不沾鍋幹煎的方式做成菜餚或點心增加變化。
二、進補:
冬至是氣候上寒、暑交替的時節,也是陰陽氣血很重要的轉變點,因此認為可以趁此時節進補,讓身體恢復精氣,打造身強體健。冬至進補時該吃些什麼?吳明珠中醫師建議可以吃以下幾種食物:
(一) 羊肉:
羊肉有溫中暖腎、益氣補血的好處,主治脾腎陽虛諸症。瘦弱怕冷、經常疲勞的人,冬至時可以吃羊肉幫助補虛抗寒;可以搭配蘿蔔燉煮,幫助中和羊肉的熱性。
(二)烏骨雞:
烏骨雞蛋白質豐富、脂肪負擔較低,還能健脾補肝腎,可用文火和陶甕慢燉、少許鹽巴提味
(三)蘿蔔:
秋冬時節吃蘿蔔可以清除體內的虛火,也有潤肺等益處。要小心的是,蘿蔔屬性偏寒涼,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腹瀉。
(四)山藥:
山藥有健脾補腎、益腎固精等功效,且富含糖蛋白質與消化酵素,是能幫助消化的天然食補品。
(五)茼蒿:
茼蒿有寬中理氣、消食開胃、消痰開鬱等好處,也能幫助消水腫、促進排便、降低血壓、防治貧血。
冬至有哪些禁忌?
一、吃湯圓避免「單數」:
民俗專家張旭初表示,吃湯圓儘量「成雙成對」,因為吃單數可能會增加落單的可能性,還有儘量吃白色與紅色湯圓,分別可招人緣與姻緣。
二、避免在外逗留:
張旭初指出,冬至當天大約下午5、6點天色漸黑,陰氣會隨之變重,人的陽氣變弱,所以儘量不要在外逗留,早點回家;除此之外,當天在外避免身著全黑或全白的衣服。
三、冬至前後不宜結婚:
在傳統禁忌中,結婚儘量避開「四立四至」,古人認為這是不吉的「四絕日」及「四離日」,其中就包含冬至。
冬至拜拜要注意哪些事?
冬至拜拜的時間宜在早上和中午。可準備熟三牲、水果、湯圓3碗、發粿、茶酒各3杯。拜神明的話可準備壽金、刈金、地公金;拜祖先的話可準備刈金、銀紙。要注意的是,水果不要挑選芭樂與釋迦,因為芭樂的水果籽不容易消化,有「不潔」之意,不適合作為拜拜的水果;而釋迦外型像釋迦牟尼佛頭部,有大不敬的意思。
拜拜流程:
一、在神明廳前擺放供桌,準備熟三牲、水果、湯圓3碗、發粿、茶酒各3杯。
二、點香並且向神明誠心祭拜,建議可以向神明說:「今天是冬至,我是XXX,已被果供品和金紙供奉神明,祈求神明保佑全家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三、等待香燒超過三分之二後,取下供桌上的紙錢,拜三拜之後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