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也稱為耵聹,它是外耳道的分泌物。許多人經常會出現耳朵癢的現象,這很可能是由於耳屎的刺激而引起的,這時候掏一掏耳朵,耳朵癢的症狀就會消失。
大部分人掏出的耳屎是乾燥的,不過也有一些人掏出的耳屎是油油的、粘粘的,這樣的耳朵被稱之為油耳朵。
對於油耳朵,許多人都認為這是生病的表現,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其實,油耳朵並不是生病的表現,出現油耳朵,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皮脂腺分泌旺盛
出現油耳朵,說明人體的皮脂腺分泌比較旺盛,從而使外耳道的面板分泌出較多的油脂,這些油脂在與耳屎混合之後,就表現為我們看到的油油的耳屎。
2、耳朵進水
許多人在洗澡、游泳時,不小心讓水跑到耳朵內,這些水與耳道內的耳屎混合,導致耳屎變溼、變軟,在掏耳朵時,掏出的耳屎就是油狀的。
3、體內溼氣重
許多人在生活中總是喜歡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平時也不注意保暖,生活習慣不良,這會造成體內的溼氣過重。而體內溼氣過重,可影響身體的代謝能力,水液無法被及時排出,堆積在體內,也會對耳朵造成影響,造成油耳朵。
可見,油耳朵的發生與疾病是沒有太大關係的,不需要過於擔心。如果對油耳朵比較介意的,平時在洗澡、游泳時,要注意保護好耳朵,避免耳朵進水,也可以在洗澡後用乾淨的棉籤蘸幹耳朵裡的水,保持耳道內乾燥。
飲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避免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注意保暖,一段時間後,油耳朵的現象會有所改善。
其實出現油耳朵也不用悲觀,相反,它對人體還是有一定好處的。比如油耳朵可以減少細菌、灰塵的傷害,這類耳屎有一定的粘附力,細菌、灰塵在進入耳道之後會粘附在上面,從而達到阻擋異物的作用,預防外耳道的感染。油耳朵相對於乾性耳屎,也更不容易出現耳朵癢的現象。
要注意的是,乾性的耳屎在人們咀嚼食物、說話時有可能自行排出,但油耳朵卻做不到這點。
因此,油耳朵的人更要注意耳道的清潔,但平時要避免自行用棉籤清潔,棉籤不僅不能將耳屎掏乾淨,還可將耳屎推得更深入。如果耳朵內有耳屎的,應使用專用的工具清理,避免戳破耳膜,造成耳膜穿孔等嚴重後果。可以選擇到醫院請醫生使用專業的工具將耳屎清除出來。
總而言之,油耳朵的出現與生病無關,它的發生與個人體質、溼氣重、皮脂腺分泌旺盛的人更容易出現油耳朵,此外,游泳、洗澡後耳朵進水,也可引起該現象。
油耳朵對健康沒有什麼危害,不需要擔心,如果比較介意,可以透過飲食調理等方式來改善,在清理耳朵時也要小心,不能用棉籤清理,否則有可能將耳屎推得更深,可以到醫院請醫生用專業的工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