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吃的人都開始玩節氣了!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誒?不是說吃嗎,怎麼說節氣,聰明的你一定想到啦!
二十四節氣的氣候變化,隨時都在影響著人體的生理節律,而為人體提供必要營養的飲食又與人體的五臟有著密切的聯絡,所以飲食也必須順應節氣的變化。
會吃的人,啥都懂,下面貼一個節氣的劃分原理,以後吃東西可以和太陽聯絡上啦。
二十四節氣:
漢至明末使用“平氣法”(時間平均法)劃分出來的節氣,每節氣分三候,每候約五天,共七十二候。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將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是有中國特色的陽曆。
下面到了開吃環節。
立春:姜、蔥、麵餅
雨水: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
驚蟄:生梨性寒味甘,潤肺止咳、滋陰清熱。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
春分: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
立夏: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
小滿:小滿是溼性面板病的易發期,常吃具有清利溼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蘿蔔、番茄等。
芒種:芒種時節有煮梅的食俗,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經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種,簡單的一種是用糖與梅子一同煮或用糖與晒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也有用鹽與梅子一同煮或用鹽與晒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比較考究的還要在裡面加人紫蘇。中國北方產的烏梅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製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湯。
夏至:廣東流行“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等。“(狗那麼可愛,為什麼要對它下手)
好啦,這期的美食推薦就要結束啦,如果喜歡的話就留意下一期的節氣預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