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飲食文化深厚,
向來講究“民以食為天”,
各地的菜系也都自成一派,
可見國人對於吃的熱情啊~
隨著咱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大家也都吃的越來越好,
但是我們的飲食習慣卻是一言難盡.....
一起看看國人那些吃飯的壞習慣~
這七個壞的飲食習慣
看看你佔了幾條
國際著名雜誌《柳葉刀》曾在去年發表過一份全球飲食報告,研究了近30年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飲食結構,結果顯示,在世界人口前20的國家裡,因為飲食結構造成的疾病,中國是排在第一位的。
國人會吃,喜歡研究吃的,這一點無可置否,同時我們也要反思一下,在我們的飲食習慣中,有哪些不好的習慣,會影響身體健康。
下面這幾條壞習慣中,看看你中了幾個?
習慣一起吃飯,不用公筷
中國人講究“和”,吃飯的時候喜歡一大家子圍著一起吃,親朋好友共聚一堂,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共享美食,好不熱鬧!
但是這其中也蘊藏了極大的風險,很多疾病都會透過唾液傳播,比如今年大肆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影響消化系統的幽門螺桿菌,威脅兒童健康的手足口病......唾液都是重要的傳播源。
有研究顯示,分餐能使疾病感染率從合餐的42%降到17%,而使用公筷的食物中的細菌總數也遠遠低於使用合筷。人多吃飯的時候可以使用“公筷”,或者一人吃“獨食”哦~
主食單一且過量
如果要問國人什麼吃得最多,答案毫無疑問:糧食,而在糧食中佔比最多的是什麼呢?那一定是米飯了。
不管什麼糧食,裡面都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糧食不僅能管飽,價格還低,對以體力勞動為主的人而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而如今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腦力勞動者的人數在漸漸佔據上風,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而活動較少的話,就會引起肥胖等問題。
其實主食不僅限於米飯,或者面、包子等,像紅薯、玉米、山藥、土豆等都可以作為主食,適當變換主食的種類同時控制主食的攝入量,對於健康以及體形的保持是非常有益的!
大魚大肉,口味過重
每逢春節過後,大家的肚子裡都難免增添一點“油水”,過年期間到處串門吃飯,大家都拿出了家裡的魚肉出來招待客人,吃得多了,難免就會將飯菜裡面的油水帶過來了。
近三十年來,國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以前條件不好,吃不起魚肉,現在都成了餐桌上的家常菜,吃飯的口味也越來越重。
過油、過鹹、過辣、過甜這些都是非常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增加身體的負擔不說,還會讓身體變得肥胖,關於口味,還是建議大家可以“小清新”一點~
吃得過燙、過辣
國人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喜歡將“趁熱吃、趁熱喝”掛在嘴邊,新鮮的飯菜喜歡催促家人及時吃,但是不論是食物還是水,溫度過高很容易損傷食管粘膜,長期刺激還能形成食管粘膜潰瘍,超過65℃,還可能有致癌的風險。
除了燙,還有很多人是“無辣不歡”,有證據顯示過於辛辣的食物容易損傷食管上皮,太辣的食物對胃部刺激過大,讓面板變得油膩容易出痘。尤其是胃不好的人,吃辣一定要謹慎呀~
鹽分攝入過多
中國人喜歡吃鹽,我們人均每日的鹽攝入量也穩居世界前列,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標準是成人每天攝入的鹽分不超過6g,嬰幼兒則更少。
6g的鹽其實也就一個啤酒瓶蓋那麼多,還有其他調料比如蠔油、醬油裡面的隱形鹽,我們可以食用的鹽其實更少......
鹽分攝入過多容易引起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疾病,還會增加肝臟的負擔,甚至還容易導致鈣的流失,引起骨質疏鬆和腎結石,少吃點鹽,身體更健康~
水果吃得太少
《柳葉刀》中推薦每日水果食用量為250g,中國勉勉強強在及格線100g左右,不過全世界也基本上沒有國家達到這個250g的標準。
大家現在的生活水平都變好了,也在追求更加健康的飲食方式,水果中富含各種營養物質,對人體的健康十分有益,同時還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所以有空還是多吃點水果,多種交換著吃更好哦~不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少吃~
邊吃飯邊玩手機
上廁所玩手機、乘車玩手機、上廁所玩手機......如今有些人連吃飯的時間也不放過,邊吃飯邊刷手機,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
首先是吃飯的注意力被手機吸引,對於飢飽的感知程度低,可能不知不覺的就吃多了。
其次,會影響我們的消化,當我們的注意力比較集中時,植物性的神經功能受到壓抑,消化道血液供應減少,腸胃蠕動的速度就會減慢。稍不留心,還可能會噎著。
所以勸大家吃飯的時候還是安靜當個美男/女子,細嚼慢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