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在日本做腫瘤科的醫生朋友給我發來一篇文章,癌症治療的複雜性的確是全球都有的難題,我把文章發出來,與大家共勉。
以下是朋友給翻譯的中文:
能治好的癌症 "和 "不能治好的癌症"有的人即使發現是癌症晚期也能治好,而有的人即使在早期發現也會死亡。 不能單憑癌症的大小來判斷邊界線, 那為什麼醫生不能告訴我們真相?
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只是這個規律醫生也不知道
每年有70萬人被新診斷為癌症,35萬人死於癌症。 儘管治療技術日新月異,新藥和療法的開發也日新月異,但人類還遠遠沒有徵服癌症。
首先,很多人追求最新的治療方法而死亡,而有些人則在拒絕治療的情況下繼續活著。 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據說,癌症有一個 "特點 "是患者不知道的。
患者能否治癒,與發現癌細胞時的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而是與癌細胞從發生時的特徵有關。
小野寺時雄醫生如是說,他曾是一名胃腸外科醫生,現在是日本日之丘醫院的臨終關懷醫生。 他在治療了5000多名癌症患者,接觸了2500多名癌症死亡患者後,得出了這個結論。 小野寺博士繼續說道。
癌症有兩種型別:一種是 悠閒型,不侵犯周圍組織,不發生轉移;另一種是急躁型,趁著癌細胞還小,就侵入並轉移。 悠閒型如果不治療,不會引起症狀,也不會致命,但急躁型在早期就已經侵入或轉移,所以即使治療也無法治癒。
更重要的是,如果急躁型的患者做了手術,惡性腫瘤就會反撲,病情就會復發,發展迅速,這可能是致命的。 我在做外科醫生的時候,自己也經歷過很多次,有一個病人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大小約1釐米。 我把它切除了,希望他能長命百歲,但它又復發了,九個月後患者死了。 如果我不做手術,他可能會多活一段時間。
做過手術並治癒的人,大多是悠閒型的。 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有一位70歲的老太太被查出患有乳腺癌。 醫生建議做手術,但她決定:"我太老了,不適合做手術。 此後,癌症逐漸變大,但最終,她一直活到92歲,沒有得到任何治療,直到正常器官衰竭死亡。
無法向病人解釋如果一開始就決定了癌症是否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如果手術使病人病情惡化,我不希望患者做不必要的治療。 但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辦法第一時間查出癌症的性質,醫生也無法立即判斷一個患者是 "悠閒型 "還是 "急躁型"。
他說:"要想知道是悠閒型還是急躁型,只有事後觀察幾個月或幾年。"他說:" 如果不治療,不怎麼長大,也不轉移,就是悠閒型,但如果侵入或轉移,就是急躁型。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根據事後結果來判斷。
一般來說,根據癌症的大小和轉移情況,用 "分期 "來表示癌症的進展。 從Ⅰ到Ⅳ共分四個主要階段,其中Ⅰ為早期階段,Ⅳ為較高階階段。 以一期胃癌為例,5年生存率約為99%。 雖然這個規則也有例外,但如果癌症患者在治療後5年內不復發,就可以認為是治癒了,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都能活下來。
不要相信這些數字看似這個 "分期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癌症是否可以治癒,癌症是否會要了你的命,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五年生存率是統計同一疾病病情的患者在發病五年後有多少人存活下來,並不是說每個患者都有99%的機率能治好。
醫生經常會給出一個五年生存率的數字,並向患者解釋, 但實際上,由於醫生的治療經驗不同,預後差別很大。 這要看醫生的經驗。
東京都駒込醫院名譽院長森隆夫博士說。 以Ⅲb期直腸癌為例,歐美國家的5年生存率約為30%。 不過,據做了5000多例手術的森醫生介紹,5年生存率超過60%。 反之,如果是沒有經驗的醫生做手術,5年的存活率可能會更低。
患者往往會被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數字所迷惑,但治與不治的區別主要取決於醫生的 "經驗 "和 "技術"。
此外,癌症也有 "等級 "之分,不能僅用階段來表示。 日本吉吉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病理診斷科主任福島隆典博士介紹。
透過對癌細胞的檢查,我們可以預測癌症的惡性程度,也可以預測對其他組織的侵犯程度、增殖速度等。 根據癌症的型別不同,評估方法也不同,非常複雜,但瞭解惡性程度,我們就可以預測該癌症的預後。
一般來說,胃硬癌和小細胞肺癌被稱為高度惡性的癌症,但根據癌症形成的器官和位置不同,治癒的可能性也不同。
癌症的種類很多,所以只看階段分類是不夠的。 從事癌症治療的醫生需要具備廣泛的知識。
癌症的本質即使對醫生來說也是複雜的。 例如,沒有多少醫生會對一個沒有醫學知識的老年患者解釋腫瘤醫學,並要求其理解。 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可能只會說:"我們會盡最大努力治療病人。"
無論是否向病人解釋,醫生都有自己的標準,他們在決定病人是否能治好時,都會以這個標準為指導。 醫生判斷一個病人是否能治好,有三個標準:癌細胞是否擴散到其他器官,是否擴散到很多淋巴結,是否已經深入侵犯周圍組織。
如果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但只擴散到癌細胞附近的淋巴結,手術可能會治癒癌症。 但即使知道了 "可治可不治 ",也會有一些原因讓醫生對患者無法說清楚。 日本醫科大學武藏幸醫院腫瘤學教授勝俁紀之博士說:"因為醫學上沒有'絕對'。
醫學上沒有 "絕對"。 說能治好,聽起來不錯,但沒有什麼癌症是可以百分百治好的。 即使是I期,手術後也可能復發,也可能因全身轉移而死亡,即使是最晚期的癌症患者也可以自然治癒。
對於醫生來說, 對病人說什麼是合適的,沒有正確的答案,要針對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作出反應,而不是千篇一律。 對於那些想要了解自己病情的人來說,最好是把自己的病情細節和復發的可能性說出來,但是對於那些非常著急的人來說,我們應該謹慎。
經常有患者對我說:"我知道我的病很難治,但我還不想死,所以我想讓醫生告訴我可以治好。 我還不想死。
我試著告訴病人,'讓我們抱著最好的希望,做好最壞的準備。在這個患癌風險越來越大的時代,如果過於依賴醫生,把命交給醫生或者是從一開始就不信任醫生,那就大錯特錯了。 患者自身要有戰勝癌症的堅強意志。 這可能就是治與不治、死與不死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