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0 日的《熱心腸日報》,我們解讀了 9 篇文獻,關注:可持續營養,精神健康,細胞培養肉,心血管,青少年,雞蛋,運動鍛鍊,牛油果。
Nature Outlook:可持續健康膳食Nature——[42.778]
① 現有的膳食並不符合全球健康可持續發展原則;② EAT-Lancet委員會提出基於植物性食物的“彈性素食”倡議:每天攝入300g蔬菜、200g水果、230g全穀物、125g植物蛋白,每週5次肉供應(200g魚肉或白肉);③ 對人體健康的膳食,通常也助於環境健康,比如降低CO2、氮元素和硫元素的排放;④ 經濟因素是阻礙可持續健康膳食的重要因素;⑤ “彈性素食”要從社群抓起,最好實現當地自產自銷;⑥ “彈性素食”倡議並不是實現全球可持續健康的最終答案。
【主編評語】
針對現有膳食並不能實現全球健康可持續發展,EAT-Lancet委員會提出基於植物源食品的“彈性素食”膳食模式。經相關研究表明,該膳食模式在滿足人體健康的同時,還有助於環境健康,被認為具有作為可持續健康膳食的潛力。但“彈性膳食”膳食比較昂貴,最可取的辦法是從社群抓起,儘可能自產自銷,縮減開支。目前,“彈性膳食”被認為是最符合可持續健康原則,但並不是最終答案,需要全球人們一起努力繼續探索。(@兵兵)
【原文資訊】
Healthy people, healthy planet: the search for a sustainable global diet
2020-12-09, doi: 10.1038/d41586-020-03443-6
Nature Outlook: 良好的飲食促進精神健康Nature——[42.778]
① 食物可以透過腸道菌、腸腦軸影響大腦功能、心情和精神健康;② 多吃水果蔬菜,全穀食品和堅果,少吃肉奶製品和精加工食品,適量新增高纖維食物、發酵食品和魚,能促進精神健康;③ 新增益生菌和益生元改善精神健康的研究結果模稜兩可;④ 腸道菌群多樣性是健康腸道菌群特徵,精加工食品顯著降低腸道菌群多樣性,增加抑鬱的風險;⑤ 佇列分析發現多吃精加工食品的人群抑鬱風險高;⑥ 總之,多吃水果、蔬菜和高纖維食品,少吃精加工食品對健康有益。
【主編評語】
腸道菌群是人體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研究不斷的深入,腸道菌群在維持人體健康的各個方面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腸道菌群可以透過腸腦軸參與調節精神健康,腸道菌群的紊亂與很多精神疾病有關。食物與腸道菌群的改變直接相關,因此良好的膳食可以促進精神健康。該篇發表在Nature Outlook可持續營養專題裡的文章,簡要闡述了食物與精神健康的研究進展,提出儘管新增益生菌、益生元的研究結果模稜兩可,人群對列分析也需要更多的資料支撐,但是多吃水果、蔬菜和高纖維食品,少吃精加工食品有助於健康。(@Zhonghua)
【原文資訊】
Could a better diet improve mental health?
2020-12-09, doi: 10.1038/d41586-020-03447-2
Nature Outlook: 細胞培養肉的科學研究Nature——[42.778]
① 芝加哥科爾尼諮詢公司預測2040年,35%的全球肉類需求將源自細胞培養肉,行業前景巨大;② 本月上旬,全球首例細胞培養肉EAT JUST雞塊在新加坡批准上市;③ 目前公司小規模生產並不能掩蓋領域急需解決的科學問題,細胞培養肉需要在細胞原材料選取、低成本營養培養液研製和擬天然肉類結構的3D培養技術等幾個方面的獲得突破性進展;④ 領域內科研資金短缺、初始細胞來源、高的培養成本和規模化生物加工是制約細胞培養肉產能的重要因素。
【主編評語】
肉類產品是人類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然而畜牧業帶來的包括倫理、生態在內多方面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透過細胞培養的方法制造肉類食品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和未來農業革命的關鍵。細胞培養肉概念提出後,整個行業發展迅速,上個月世界首個商業化的細胞培養肉在新加坡批准上市。但是,細胞培養肉究竟離我們的餐桌還有多遠呢?這不僅僅是一個行業問題,而更重要的是一個科學問題。該篇展望深入的評述了細胞培養肉面臨的科學和行業挑戰,指出細胞培養肉面臨的主要挑戰在於科研資金、細胞的來源、低成本培養基的研製、動物肉質和結構的模擬以及規模化的生物加工等方面。(@Zhonghua)
【原文資訊】
Will cell-based meat ever be a dinner staple?
2020-12-09, doi: 10.1038/d41586-020-03448-1
Nature Outlook: 全球規模的可持續膳食Nature——[42.778]
①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2010-2016年,全球8-10%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食物浪費;② 大多數關於食物浪費研究集中在西方國家,比如美國、英國、瑞士、芬蘭以及丹麥等,而對低收入國家研究較少;③ 影響膳食行為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資本因素、政府相關政策、文化觀念等;④ 基於不同的國情,在中低等收入國家提高食物供應鏈,保證冷鏈食品的持續供應;在高收入國家則需要糾正相關行為,比如降低動物肉攝入等,或是可取措施。
【主編評語】
根據WHO的倡導,可持續膳食意味著大多數人多食用低加工膳食,減少浪費,同時加工者減少塑膠包裝、抗生素和畜禽肉中激素的使用等。然而,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由於膳食模式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嚴重,尤其在一些發達的西方國家,食物浪費現象嚴重。本文分析了可能推動全球可持續膳食的一些因素或措施:比如資本、政策、文化因素等。同時,因為各國國情的不同,很難有一個完全之策,各個國家需要因地制宜,採取多方位的舉措。(@兵兵)
【原文資訊】
Changing diets at scale
2020-12-09, doi: 10.1038/d41586-020-03450-7
多吃魚少吃肉,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European Heart Journal——[22.673]
① 納入422,791名英國受試者,中位隨訪8.5年,基於問卷評估受試者的飲食種類,並分析飲食種類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② 肉食者在所有受試者中的佔比為94.7%,其肥胖風險高於素食者、魚食者及家禽肉食者;③ 相比於肉食者,魚食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顯著降低,其中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死、中風及心衰的風險均顯著降低;④ 相比於肉食者,素食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降低;⑤ 飲食種類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無顯著關聯。
【主編評語】
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發表的一項前瞻性佇列研究結果,對超過40萬名英國人進行近10年隨訪後發現,相比於肉食者,魚食者(只攝入魚肉,不攝入家禽肉或紅肉)及素食者的總體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顯著降低,而魚食者的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死、中風及心衰均顯著降低。(@szx)
【原文資訊】
Vegetarians, fish, poultry, and meat-eaters: who has high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UK Biobank
2020-12-14, doi: 10.1093/eurheartj/ehaa939
青春期的飲食習慣可能持續至成年時期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6.766]
① 分析1414名受試者在14歲、17歲、20歲及22歲時期的飲食模式;② 從14到22歲期間,大部分受試者(70%男性及73%女性)的健康飲食評分持續較低,30%的男性保持著較為健康的飲食模式,而27%的女性的健康飲食評分隨時間降低;③ 21%的男性的西式飲食評分穩定地隨時間增加;④ 母親較低的教育程度、較高的孕期BMI與持續較低的健康飲食評分正相關;⑤ 較低的家庭收入、家庭功能評分(涉及家庭交流等)、母親年齡及單親家庭與較高的西式飲食評分正相關。
【主編評語】
青春期的飲食模式通常質量較差,但是否會延續至成年時期尚未明確。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分析了近1500名受試者從青少年時期至成年早期的飲食模式變化,發現青少年時期的不健康飲食習慣傾向於持續至成年早期(尤其是男性)。另外,多種家庭因素可能對飲食習慣產生影響。該研究結果提示,青少年到成年早期的這段時間是進行飲食干預,以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時期。(@szx)
【原文資訊】
Dietary pattern trajectories across adolescence and early adulthood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childhood and parental factors
2020-11-12, doi: 10.1093/ajcn/nqaa281
雞蛋品種和烹飪方法影響雞蛋營養的利用Food Chemistry——[6.306]
① 分別比較普通飼料或營養強化飼料餵養的兩種不同品種母雞的雞蛋,經煮或煎後,其蛋白水解程度無顯著差異;② 營養強化飼料餵養母雞所產的雞蛋(熟)中Ω-3脂肪酸含量明顯增加,其中亞麻酸經胃腸消化後仍具有生物利用性;③ 營養強化的羅德島紅雞蛋中葉黃素含量升高,且經煎後,其胃腸消化後的生物利用度並未明顯降低;④ 各型別雞蛋經胃腸道消化後的肽含量無顯著差異;⑤ 多元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顯示母雞飼料和消化過程影響雞蛋營養成分。
【主編評語】
雞蛋的營養價值可以透過強化飼料營養得到提高,但是影響雞蛋生物利用度,即人體對營養物質吸收的因素並未明確。發表在Food Chemistry上的一項研究,比較了母雞品種、飲食的豐富程度及烹調方法對蛋類化合物在胃腸消化後的生物利用度的影響,發現營養強化可增加雞蛋營養成分,並且羅德島紅雞蛋中的葉黃素經煎炸及胃腸道模擬消化後仍具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這些研究結果將有助於雞蛋生產者、加工者和消費者進一步瞭解雞蛋的營養成分變化,對於開發健康功能性食品具有一定參考意義。(@EADGBE)
【原文資訊】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ooking and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in modulating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different bioactive compounds of eggs
2020-11-13, doi: 10.1016/j.foodchem.2020.128623
膳食和運動協同調節腸道菌群-宿主共代謝mSystems——[6.633]
① 納入40名健康男性足球運動員和46名普通健康男性,收集他們的尿液和糞便樣本;② 對照組人群對健康膳食依附性不一,而大多數運動員達到甚至超過健康膳食評分;③ 基於核磁共振氫譜分析,膳食、鍛鍊對尿液和糞便代謝均產生影響,且兩者具有協同作用;④ 兩組人群在腸道菌群的多樣性上並無差異,而健康膳食比非健康膳食運動員腸道菌群多樣性更高;⑤ 膳食和健康調節腸道菌群-宿主共代謝,比如苯丙氨酸、苯甲酸甲酯、膽鹼、短鏈脂肪酸代謝等。
【主編評語】
研究取樣運動員和普通健康成人的尿液和糞便樣本,分析其代謝物的差異以及與膳食和運動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員的健康膳食依附性遠高於對照組;運動和膳食均對機體的代謝產生影響,兩者具有協同效應;運動和膳食調節腸道菌群-宿主共代謝;腸道菌群對宿主的影響或具有兩面性。(@兵兵)
【原文資訊】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Diet and Exercise in Gut Microbe-Host Cometabolism
2020-12-01, doi: 10.1128/mSystems.00677-20
牛油果調節超重/肥胖者的腸道菌群及代謝產物Journal of Nutrition——[4.281]
① 納入163名超重/肥胖成年人,每日在攝入等卡路里飲食的同時,攝入定量牛油果(男175g、女140g)或不攝入牛油果(對照),持續干預12周;② 攝入牛油果增加了受試者的糞便菌群α-多樣性,並導致糞桿菌屬、毛螺菌屬及Alistipes菌屬富集,而降低Roseburia菌屬及瘤胃球菌屬的丰度;③ 另外,牛油果組受試者的糞便乙酸鹽、硬脂酸及棕櫚酸濃度分別比對照高出18%、70%及98%,而膽酸及鵝去氧膽酸的濃度分別降低了91%及57%。
【主編評語】
牛油果中富含膳食纖維及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Journal of Nutrition上發表的一項RCT研究,對163名超重/肥胖成年人進行12周干預,發現每日攝入牛油果可增加腸道菌群多樣性,增加某些纖維發酵細菌的相對丰度,降低糞便膽汁酸濃度,增加糞便脂肪酸濃度。(@szx)
【原文資訊】
Avocado Consumption Alters Gastrointestinal Bacteria Abundance and Microbial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among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20-08-17, doi: 10.1093/jn/nxaa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