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原則:生津潤燥,以益肺養陰。
冬季,人們應當早睡早起,與群雞作息同步。使情志安定平靜,用以緩衝深秋的肅殺之氣對人的影響;收斂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氣,以使人體能適應秋氣並達到相互平衡;不要讓情志向外越洩,用以使肺氣保持清肅。這就是順應秋氣、養護人體收斂機能的法則。
“自古逢秋悲寂寥”。面對自然界的衰敗之象,往往會觸景生情,而出現悲秋。“肺在志為悲”,肺與悲憂的情志活動關係密切。悲和憂均屬於非良性刺激的情志活動,都可以使氣不斷被消耗。過度悲憂則傷於肺,而致精神不振,情緒悲觀,飲泣不止,胸悶氣短等;反之,當肺的生理功能不足時,也可產生悲憂的情志變化。因此,建議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跳舞、唱歌、聽音樂等。行走於大自然之中,多呼吸新鮮空氣,愉悅身心,從而消除煩人的憂愁。同時,因早晚天冷,應逐漸減少在戶外運動,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受涼,建議在室內運動,如氣功太極拳,八段錦或瑜伽等;白天戶外,建議多緩步走,走到微喘或微微出汗,可增強心肺功能調整氣血。
在冬季養護方面給大家提供一些小建議:1.穴位按揉——列缺(潤肺滋腎):
取穴:兩手交握,左手食指在右腕背部,食指下即是。
作用:可治療中老年糖尿病、耳鳴、目乾澀、更年期不適; 疏風解表,防治感冒。
2. 食療養護:
養肺貴在潤肺:應滋陰潤肺,潤燥之品——梨、甘蔗、荸薺、柚,杏仁、百合、枇杷、藕,香蕉、蜂蜜、獼猴桃,潤肺化痰功效好。也可選用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粥、雪梨川貝冰糖羹等。養肺亦重保胃: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大,是脾胃病高發季節,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在冬季一般應當少吃多餐,多食熟軟開胃易消化之物,勿進油膩食物,不宜過食寒涼之品,或生冷、不潔瓜果,否則會引起溼毒留滯腸中,致使腹痛、洩瀉,故有“秋瓜壞肚”的民諺。
燥是冬季的主要特點之一。其包括溫燥與涼燥,重視燥邪需始終貫穿該季節。可以透過飲食、代茶飲、呼吸吐納、導引按摩等方式滋補陰液,防治燥邪傷身,為冬藏做好準備。冬季往往情緒低落,暢達情志、愉悅身心,減少悲冬對自身的影響,通暢全身氣機,活的更加精彩。傳統醫學強調“整體觀念”,認為人的一切生命活動都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必須與其保持和諧一致,才能保持健康。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養生原則。因此需順應自然而生。
【本期作者】左光耀,瀋陽市第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傳統醫學組組長,主治醫師,中醫學碩士。遼寧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善於針藥並用,治療多種系統病症,對常見病、多發病有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