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哮喘的關鍵在於調暢氣機,而調暢氣機的要點,總括為宣、降、納三法,因肺氣以宣為用,以降為順,以納為益(受納於腎)。
(1)宣法 宣法具體分為 溫肺散寒,化痰平喘、清熱化痰,宣肺平喘、祛風化痰平喘。即冷哮者,溫肺散寒,化痰平喘;熱哮者,清熱化痰,宣肺平喘;風哮者,祛風散寒平喘。
①冷哮 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臨床表現:哮喘因感受風寒,或進食生冷之物而誘發,哮喘急迫,胸悶氣促,形寒肢冷,面青唇紫,痰白而粘,舌苔白膩,脈象弦滑,喉間有水雞聲,肺部有哮鳴音等。
方藥:射干麻黃湯合小青龍湯加減。
射干 麻黃 細辛 姜半夏
桂枝 生薑 五味子 炙甘草
炙桑白皮 款冬花 枇杷葉
麻、細、姜、桂都是辛溫散寒宣肺,尤以細辛辛溫走竄,善通關竅,開通氣道;麻黃辛苦溫 ,宣肺氣降逆,開鬼門,潔淨府,宣肺平喘之主藥。生薑、半夏化寒痰,射干、桂枝寒溫並用,利咽通滯,少佐五味子斂肺氣,防宣散太過,甘草調和諸藥而本身亦善平喘。如此則寒散痰化而氣道通暢,哮喘自平。桑白皮瀉肺平喘,款冬花、枇杷葉潤肺下氣,止咳化痰。
②熱哮 清熱化痰,宣肺平喘
臨床表現:哮喘聲高息湧,胸脹氣粗,張口抬肩,倚息難臥,以撥出為快,發熱,口乾,汗多,舌紅,苔黃,脈滑數。
方藥:麻杏石甘湯加減。
麻黃 苦杏仁 炙甘草 石膏
白前 葶藶子 桑白皮 桔梗
黃芩
麻杏石甘湯辛涼宣洩,清肺定喘,輔以葶藶子苦寒降氣,桑白皮、桔梗甘寒潤肺,白前、黃芩清熱化痰,肺熱得清,痰熱自解。
一般情況,用於風邪偏勝的哮喘,症見哮喘突然發作,胸悶氣憋,咽癢,嗆咳,痰少或無痰,舌苔淨,脈浮滑,例如過敏性哮喘。
方藥:祛風湯加減。
防風 荊芥 白芷 細辛
地龍 蟬衣 木蝴蝶 辛夷
蒼耳子 甘草 黃芪 白朮
治風,用藥宜輕,不僅藥量宜輕,而且藥質宜輕 ,如荊芥、防風、細辛、蟬蛻、木蝴蝶、辛夷等。藥性輕揚,才能治療上焦之風邪。
(2)降法
即通降肺氣法。一種是痰氣交阻,壅阻氣道,發為哮喘。另一種是,大便不通,肺氣上逆導致哮喘發生。痰氣交阻,壅阻氣道之哮喘用理氣化痰降逆之法。大便不通,肺氣上逆之哮喘用釜底抽薪法治療。
①痰氣交阻哮喘 理氣化痰降逆法
臨床表現:哮喘發作, 聲高息湧,喉間痰鳴,胸悶氣粗,痰涎壅盛,或見噁心嘔吐痰涎,舌苔厚膩,脈滑或弦滑。
方藥:可用蘇子降氣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
紫蘇子 白芥子 萊菔子 當歸
半夏 麻黃 前胡 厚朴
生薑 桂枝 沉香 甘草
方中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半夏、前胡除痰實為主藥,萊菔子、厚朴、沉香寬胸下氣為輔,當歸、桂枝、生薑、甘草能通利血脈,因肺朝百脈,百脈通利則有利於肺氣降。既能除痰降氣,又可通利血脈。
②胃腸腑實,濁氣上逆證 釜底抽薪法
臨床表現:哮喘發作,哮聲響亮,胸悶腹脹,大便秘結,或額頭大汗,口乾渴,舌暗紅,苔黃厚, 脈滑數。
方藥:宣白承氣湯加味。
生大黃 生石膏 杏仁 瓜蔞
桑白皮 枳實 厚朴 萊菔子
芒硝(另包)麻黃
本方中生石膏清洩肺熱;生大黃瀉熱通便;杏仁粉宣肺止咳;瓜蔞、桑白皮潤肺化痰,枳實、厚朴理氣通滯。諸藥同用,使肺氣宣降,腑氣暢通,痰熱得清,咳喘可止。
(3)納法
肺氣若呼多吸少, 則肺氣耗散無根而形成虛喘。若息多呼少,則肺氣壅塞而成喘。納氣法多用於單喘無哮者,多見於慢性哮喘的間歇期,不哮單喘,動輒氣喘吁吁,呼吸短促者。臨床上根據證候不同,分為腎不納氣及虛陽外越證,腎不納氣用補腎納氣法,虛陽上浮用鎮納浮陽法。
①腎不納氣證 補腎納氣法
臨床表現:呼吸短促,急促低喘,易出汗,活動加重,伴頭暈耳鳴,腰痠腿軟,夜尿多。
方藥:人參蛤蚧散加減,偏肺氣虛,汗多易感冒咳嗽者,加玉屏風散、五味子。或者桂枝、白芍、厚朴、苦杏仁、枇杷葉;偏腎氣虛,陽虛怕冷,腰腿痠軟,陽痿,夜尿多者,加仙茅、仙靈脾、肉蓯蓉、附子、胡桃肉、金櫻子、補骨脂、茯苓等;偏陰虛,五心煩熱,盜汗,口乾不飲,形瘦,脈細數者,加用麥味地黃湯。
②虛陽外越證 鎮納浮陽法 哮喘多年,正氣極虛,元氣耗散者。
臨床表現:喘促急迫,呼吸短淺,汗出肢冷,面色潮紅或蒼白,氣息欲斷,脈微細或浮散無根。
方藥:選用參茸黑錫丹(黑錫、硫磺、川楝子、葫蘆巴、木香、附子、肉豆蔻、補骨脂、沉香、小茴香、陽起石、肉桂、人參、鹿茸)吞服,或參附龍牡湯(人參、附子、龍骨、牡蠣、白芍、炙甘草)。人參大補元氣,附子溫陽救逆,龍骨、牡蠣潛陽斂汗;白芍、甘草和營護陰。
以上非絕對處方,在具體應用時候,用法用量因人而異,故未錄入,因為每個人的個體差異也不一樣,根據個人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劑量,在應用寒涼藥時候注意保護胃氣,尤其是脾胃虛弱之人。具體用量諮詢專業醫生,因人施治!
鴻玉中醫
2020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