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畢業季,小肖這個宿舍的幾個男生都找到了不錯的工作,大家提議一起去學校旁的海鮮城搓一頓慶祝慶祝。一幫小夥子吃了一頓海鮮大餐,又喝得酣暢淋漓。回到宿舍後,別人都沒事兒,只有小肖逐漸覺得不對勁兒起來。先是渾身癢癢,起了滿身大紅疙瘩,接著開始胸悶發憋,有點兒喘不上氣來。舍友趕緊送他到醫院急診。

小肖因為飲食不當患上了急性蕁麻疹,還伴有喉頭水腫,在應急處理中,給他打了一針地塞米松,又開了點兒口服藥,待症狀緩解後才讓他回去。小肖很快康復,但當他得知自己使用了激素——地塞米松後,又有點擔心。因為他聽說激素副作用很大,自己是否治好了過敏,又會引來其他身體呢?害怕激素,不止小肖一個人,相信很多人只要萬不得已都不希望使用激素。激素真的那麼可怕嗎?首先,大家要明白什麼是激素?人們常說的激素一般是指糖皮質激素。不過激素並不只有糖皮質激素,還包括鹽皮質、甲狀腺、甲狀旁腺、性激素等。是人體自身參與合成代謝的必需物質。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前列腺肥大的非那雄胺,避孕藥中的雌孕激素,都屬於激素。這麼一說,是不是對激素就鬆了一口氣、不那麼恐懼了呢?

糖皮質激素,又名“腎上腺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也可由化學方法人工合成。多用於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藥所不及的病症,如SARS、敗血症等。它還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加之具有抗炎作用,故又被稱為“糖皮質激素”是因為其調節糖類代謝的活性最早為人們所認識。

本質上,糖皮質激素在使用上是最安全的藥物之一,特別是隨著甲強龍的發明,粘膜吸入性激素的發現,大劑量衝擊療法及半量撤退式使用,使得其相關副反應明顯減輕。當然有些相關風溼免疫性疾病以前是需要長期口服,必然存在相關副反應的放大。但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蕁麻疹,並不需要長期使用,其副作用就小得多。

蕁麻疹按病程長短分為急性和慢性,在使用激素也是有區別的。急性蕁麻疹,在積極明確並祛除病因以及口服抗阻胺藥不能有效控制症狀時,可選擇糖皮質激素:潑尼松30~40 mg,口服4~5 d後停藥,或相當劑量的地塞米松靜脈或肌內注射,特別適用於重症或伴有喉頭水腫的蕁麻疹。喉頭水腫為喉部鬆弛處的粘膜下有組織液浸潤。急性的喉頭水腫一旦發生,可迅速惡化,引起致死性的氣道梗阻。本文故事的主人公小肖正是因為喉頭水腫,而注射了地塞米松;而對於抗組胺藥無效的慢性蕁麻疹患者,也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劑,控制好以後逐漸減量或停藥就可以了,不會長期使用,所以副作用也不會太大。

基本上所有需要糖皮質激素控制的疾病,醫生都是權衡利弊之後,肯定利大於弊才給患者使用,大家不用畏之如猛虎。其次,任何時候,保命都比對身體的其他區域性損害要重要的多,因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命都沒了,糾結副作用就更沒有意義了。還是那句話——“兩害相權取其輕”,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8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專注跑步?那這款運動手錶不妨瞭解下——宜準R6運動手錶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