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痛風一旦發作,那滋味——聞者傷心,見者落淚,當事人直接身心崩潰;臥床在家,飯要人喂,家人連累。為了早點擺脫急性痛風發作時“白虎咬”的糾纏,止痛藥算是唯一良方。

那許多痛風患者朋友就會說:儘量別吃止痛藥,趕緊降尿酸治痛風才正確!

這些說法正確嗎?

錯的!急性發作期就得吃止痛藥,越早吃越好!

止痛雖“治標不治本”,但“止痛也是一種治療手段”

大眾對止痛藥始終有這麼一個誤解,止疼是暫時的,找到病因、治療病因的藥才是良藥。止疼藥就是“騎驢找馬”時的一個“備胎”!花錢吃止疼藥既對治病沒幫助,也是浪費錢。

在人類與疾病鬥爭的歷史中,疼痛始終伴隨著人類的生命活動。《黃帝內經》中的論痛篇、風論篇、痺論篇等許多篇目都有治療疼痛的理論與方法。古希臘學者希波克拉底認為腦是思想的中樞,也可能是感覺的中樞,並提出了4種體液即血液、黏液、膽汁和黑膽汁的增減而產生疼痛的看法。亞里士多德認為,當生命熱能過剩時,觸覺敏感性增加而產生疼痛,疼痛起自人的肉體,透過血液傳遞到心靈,痛覺是一種很強烈的不愉快的精神感受。

希波克拉底建議使用苦艾酒治療痛風

人類對治療疼痛也經過了最初祈求上帝&驅趕魔鬼、熱敷、塗抹草藥,到提取大麻&曼陀羅草根&罌粟來止痛,再到現代醫學各種局麻藥與全身性麻醉劑誕生,人類對疼痛治療的措施終於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

而19世紀40年代,美國麻醉學家Rovenstine教授率先建立了疼痛門診(pain clinic),隨後世界各國相繼設立了疼痛門診或病室,開展疼痛診療工作,並進行教學和科研,使疼痛治療成為一個新的獨立的醫學專業。

痛風——急性期止痛,緩解期降尿酸

痛風與高尿酸血癥密切相關,但是,僅僅是血尿酸升高,還不足以發作痛風。尿酸的溶解度比較低,尿酸鈉鹽、尿酸鈣鹽的溶解度更低。各種原因導致的血尿酸升高,超出血液中能夠溶解的尿酸濃度,過高的尿酸和尿酸鹽就會析出結晶,如果遇上寒冷、飲酒、飲食不當、疾病、影響尿酸代謝的藥物等因素,更增加尿酸和尿酸鹽結晶的析出沉積。這些尿酸或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腔內及關節周圍組織,白細胞吞噬、溶解這些尿酸結晶,並釋放一系列炎性細胞因子及溶解酶,這些化合物在溶解、吸收尿酸的同時,引發一系列化學反應即炎症反應,引起周圍組織充血、纖維素滲出,導致區域性組織紅腫疼痛,嚴重者可以引起全身不適、發熱等症狀。

所以,降尿酸確實才是治療痛風的“因”。那為何急性期需要先止痛呢?

急性期如果貿然進行降尿酸治療,只會加重關節炎症狀,並使痛風關節炎發作時間延長。痛風發作前正使用的降尿酸藥,也應根據病情繼續使用或停藥。

換個角度舉例子,一大群尿酸鹽“暴亂分子”正衝進關節腔“大院”,遭遇免疫系統的白細胞瘋狂抵抗,現在雙方正打成一片;如果你馬上去降尿酸,只會激起更大的衝突。所以應該先止痛,安撫住尿酸鹽、讓雙方冷靜下來後,再想辦法把尿酸鹽趕走。

痛風急性期止痛藥有哪些?

用於急性痛風的止痛藥主要有秋水仙鹼、非甾體抗炎藥與激素這三類,前兩者比較常用。這三者也是其它許多急性關節炎發作的一線治療藥物。

口服小劑量秋水仙鹼或非甾體抗炎藥是防治痛風發作的一線藥物,少數不能使用秋水仙鹼或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可以使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用藥前要充分評估藥物治療對患者的獲益及藥物的不良反應。

秋水仙鹼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早期,儘快用上。每1-2小時服用一次,但全天劑量不超過6mg;疼痛好轉即馬上轉為小劑量維持治療一段時期,出現副作用立即停藥。痛風患者一定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

用藥原則是:

(1)僅適用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對慢性痛風無效;

(2)痛風發作早期治療效果好,或在痛風發作前期小劑量預防性治療;

(3)副作用比較大,安全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出現發熱、腹痛、腹瀉、脫水、白細胞減低等副作用,立即停藥,根據病情決定第二天是否可以繼續用藥;

(4)用藥個體差異比較大,老年人、體弱患者、脫水、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謹慎用藥,且劑量有所減低。

非甾體抗炎藥

非甾體抗炎藥沒有秋水仙鹼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特異性,但是副作用小。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洛索洛芬、雙氯芬酸等,以及近年來專用於治療痛風急性發作的依託考昔。

因為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療效個體差異較大,在使用中需個體化用藥,一類藥物療效不佳時,換用其他類非甾體抗炎藥,仍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用藥時注意藥物對消化道、心臟、腎臟的副作用。近年來,特異性環氧化酶2(cox-2)抑制劑,例如塞來昔布和美洛昔康等,減少了消化系統的副作用,可以用於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的痛風患者。

激素(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是人體內最強的抗炎激素,藥用糖皮質激素有多種劑型可以選擇。在痛風發作的第12~24小時內開始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或者在關節腔穿刺吸液後區域性注射長效糖皮質激素,具有有效緩解關節疼痛、腫脹、降低血尿酸水平、預防痛風石形成等作用。但是,停用激素或激素減量過程中,痛風可能再次急性發作。

關節腔注射激素

痛風是尿酸代謝異常導致的全身疾病,治療的目標之一是血尿酸水平“達標”,長期的激素治療可以引起許多副作用,例如感染、肥胖、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結核病、白內障等,所以,激素不適宜長期治療。

有研究認為,激素並不是降尿酸藥物,長期應用激素有血尿酸升高的可能。所以,激素僅限於急性痛風發作的短期治療,不適於應用秋水仙鹼、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或者老年、體弱、腹瀉、患有多種疾病、肝腎功能不全、重症患者等。激素治療前需要除外急性感染、活動結核,需要控制好血壓、血糖,痛風症狀好轉後激素逐漸減量至停藥,適時新增抗痛風藥,監測藥物副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警惕某些“偏方”“秘方”中新增有激素,激素的濫用,可能引起一系列激素的副作用。

止痛緩解後,請記得一定要把尿酸降下去!

目前的醫療條件還不能徹底治癒痛風。痛風性關節炎病程早期急性發作後,特別是首次發作的痛風患者,即使不治療,可在數天內症狀自行減輕或自愈,進入痛風間歇期。但是,如果未將血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復發的可能性非常大,反覆發作的痛風患者逐漸變為慢性痛風性關節炎。長期高尿酸血癥導致痛風性腎病、尿酸性泌尿繫結石、動脈硬化症等。因此,關節不痛了,只能說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症狀好轉,仍然需要治療高尿酸血癥,預防痛風復發及其併發症。

痛風石

痛風患者應將尿酸穩定控制在360umol/L以內,合併痛風石的患者應該尿酸穩定控制在300umol/L以內。

低嘌呤飲食很重要

低嘌呤飲食、戒酒、多飲水、適當運動、肥胖或超重的人減重等都是痛風患者要做的功課;如果患有其他疾病,要告知醫生和臨床藥師,避免使用升高尿酸的藥物;痛風性結節腫、關節畸形、腎結石的患者把握手術治療的適當時機;間歇期的患者避免痛風誘發因素,監測血尿酸,物理治療、康復治療等。#健康守護者##謠零零計劃#

10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一個曾經讓你心傷流血的人現在得了癌症晚期,你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