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藥物毒副作用案例

包工頭老李平日裡工作繁忙,所幸年輕力壯,倒也沒覺得累。偶爾有點小毛病,自己到藥店買點藥吃,很快就好了。可是,前段時間工地上的他手被砸傷,晚上疼痛難忍。老李像平常一樣,買了1盒止痛藥,按說明書當晚吃了1粒,第二天早上又吃了1粒。沒想到,到了中午,疼痛不僅沒好轉,全身出現大面積密集分佈針頭至米粒大小鮮紅色斑丘疹,泛發全身,對稱分佈,瘙癢劇烈,同時伴有輕微的發熱等全身症狀,腰也痛了起來,老李趕緊去了醫院。

醫生一檢查,發現蛋白尿、血尿,腎功能也不正常。醫生立即讓他入院,診斷為藥物疹急性腎功能衰竭。衰竭?是怎麼回事呢?經過仔細問診,醫生診斷老李吃的止痛片"闖禍"的可能性最大。經停藥和抗炎、保腎治療,老李很快康復。從此,他再也不敢亂吃藥了。

愛美是女孩子的天性,片裝面膜清潔保溼效果明顯,深受廣大女性的歡迎。市面上那些宣稱速效美白、補水、嫩膚的面膜,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小娟在朋友圈購買了一款價格不菲的面膜,連續使用20天后,面板白裡透紅,人見人誇。但停用沒幾天,她的臉變得又紅又癢,結果去醫院一查竟然患上了"激素依賴性皮炎",俗稱激素臉。神奇的面膜怎麼會引發激素臉呢?

因為這些面膜違法添加了糖皮質激素。要知道,糖皮質激素在醫院的面板科被稱為"面板鴉片",用來緩解紅、熱、癢、腫等症狀立竿見影,短期內還會讓面板變得細嫩,美白。然而,每一個有責任心的專業的面板科醫師都心知肚明,激素類藥物在病情能控制住的前提下,最好不要連續使用超過2周,否則就會出現面板灼熱、瘙癢、刺痛、緊繃、易敏感等不良反應。

事實上,類似老李、小娟這樣服藥治病和濫用激素面膜,臨床上比比皆是。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英文中,藥物一詞就有毒物的意思。可見,藥物是一把雙刃劍,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常常可能造成身體的各種不良反應,讓人既無法躲得過,更難以扛得住。

藥物的毒性作用和副作用

藥物治療可使人類受益(主要作用),但也可引起人體多種器官損害,在正常劑量情況下出現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稱為副作用(side effect)。一般說來,副作用比較輕微,多為可逆性機能變化,停藥後通常很快消退。副作用隨用藥目的不同而改變,不論是中成藥還是西藥,在治療的同時都有其副作用,輕者僅有人體不適感,重者可危及生命。如利尿劑可致低血鉀,激素類藥物引起柯興氏綜合徵,鏈黴素可致耳鳴和耳聾……據近年來國外資料報道,長期服用解熱鎮痛藥可引起胃臟損害,其中有9.5%的患者發生腎盂癌或膀胱癌;長期服用乙烯雌酚會發生腎上腺癌;長期服氯黴素,早期可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後期則可轉為急性白血病等等。包括上述的藥源性營養不良症、以及藥物成癮等都屬於副作用之列。

說起副作用,我們不免要提一下藥物的毒性作用,通常許多人把藥物毒性作用與副作用等同起來,其實不然。藥物毒性作用是指用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從藥理毒理學的角度而言,藥物的毒性作用包括以下幾種:

(一)毒性反應 (toxic reaction )

在治療劑量下不出現,僅在劑量過大、用藥時間過長或體內藥物蓄積過多時才出現的反應。

(二)變態反應(allergicreaction)

機體對藥物的不正常免疫反應,非肽類藥物作為半抗原與機體蛋白結合後,經過敏化過程而發生的反應。也稱過敏反應(hypersensitive reaction)。

(三)特異質反應(idiosyncrasy)

用藥者有先天性遺傳異常,對某些藥物反應特別敏感,出現的反應性質可能與常人不同。藥理遺傳異常所致。

(四)致癌性(carcinogenesis)

屬於長期用藥產生的毒性。

藥源性損害"訊號"多樣

在臨床上,可以引起藥源性損害的藥物多種多樣,除了各種西藥以外,平時老百姓認為毒副作用小的中藥也赫然在列。藥源性損害的臨床表現也五花八門。藥物副作用是最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其產生的藥理基礎是藥物作用選擇性低,作用範圍廣,副作用的出現,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必"談虎色變",甚至諱疾忌醫。因為副作用是可以預知的,並且是可以設法糾正或消失的。例如,抗高血壓藥利舍平有減慢心率這一副作用,胼苯達嗪有加快心率的副作用,二者合用則降壓作用互相協同,而影響心率的副作用可以互相抵消。所以用藥前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瞭解副作用,用藥後出現副作用也不必驚慌。毒性作用的性質各藥不同,一般在過量使用或長期用藥時出現,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是藥物藥理作用的延伸。常見的毒性反應有:胃腸道反應(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樞神經系統反應(表現為頭暈、耳鳴、聽力下降),心血管系統反應(如心律失常)等。當然,也有的人什麼感覺都沒有,只是由於偶爾的體檢,或者醫生檢查才發現身體出了問題。

可見,常規、定期監測對於那些沒有不適症狀的病人,也很重要。建議使用藥物後,如果病人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

如何應對藥物的毒副作用

預防藥源性損害,不僅應當注意預防西藥可能引起的損害,對可能造成損害的中草藥、中成藥同樣嚴加防範。需要說明的是,即便採用了下述對策,有時藥物的毒副作用還是不能完全避免。因此,爭取及早發現並且及早治療,才能徹底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一)找有經驗的醫生,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病人在進行藥物治療時,一定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用藥。對容易發生藥源性損害的高危人群,應常規、定期監測有沒有出現不適症狀,一旦發現,及時減量甚至停藥。

(二)藥物治療,儘可能不用毒性藥物。臨床要提高合理用藥的水平,防止濫用或用藥種類過多;儘量選擇療效好、毒副作用小的藥物;對具有潛在毒副作用的藥物,要嚴格掌握用藥指徵與方法、劑量、療程。

(三)嚴格按治療量服藥,做到劑量個體化,長期用藥注意藥物毒副作用,這一不良反應是可以避免的。如:服用損害造血器官及肝、腎功能的藥物時,應定時檢驗有關血液和尿液等的生化指標,如果發現異常,即應及時調整用藥的劑量和間隔時間,必要時停藥或改用其他藥物,從而避免藥物的毒副作用。

(四)學會保護自己,採取適當防護措施。針對不同的藥物,採用適當的幫助解毒、排毒的方法。

(五)保留好相關醫療記錄,就診時告訴醫生。對曾經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或非過敏性的不良反應,需保留記錄,以備醫生參考。

總之,藥物的毒副作用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一般地說,在積極預防和嚴密監測的前提下,必需的治療仍是可以進行的。建議病人在有經驗的醫師或藥師指導下用藥,同時加強自我保護。及時發現、及時診斷、及時停藥、及時治療,大部分藥源性損害還是可以避免的。

8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老年痴呆的早期訊號,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