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換位思考是人們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但什麼是真正有誠意的換位呢?一個女醫生給自己做胃鏡,記錄下過程為了以後減少病人痛苦,讓人們看到了正確姿態的換位。

7月16日,山東泰安,一位女醫生體驗給自己做胃鏡,同事恰好記錄下整個過程。經過朋友圈轉發,李曉沛醫生成了“網紅”。她說:“透過體驗不舒適感,能夠更好地知道怎麼讓病人配合,減少病人的痛苦,做到哪一步時,到底是怎樣的不舒服,以後做到這個部位時就有思想準備了。她的感覺,一個是進咽部時,一個是幽門進十二指腸,還有在胃部充氣時。她說將來再給病人做時,心裡就有數了。”

讓人感動的是,這位女醫生的換位思考,不是嘴上說說,不只是以心理想象的方式去體味,而是換到患者的位置去感同身受,竭力讓患者不那麼畏懼胃鏡,做胃鏡時不那麼難受。其實,醫生完全可以不這麼做,按專業規範給病人治病就行了,讓病人舒服不是醫生的義務。

很多人就醫時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給你檢查,你好好躺著接受檢查就行了,別亂動,哪管你舒不舒服?要舒服回家躺著去,到醫院幹什麼。生孩子時疼得大嚷大叫不被護士訓,是很難的事;做胃鏡時扭曲並排斥的反應不被醫生鄙視,也很難。僵硬的面孔,職業化的冷漠,把你當成一部待檢的機器而不是一個人,讓本就身體不適的人更多了一份心理不適。這時醫生的一個微笑,一份共情的理解,一聲安慰,有時比治療更有撫慰和治癒效果。

是的,讓病人做檢查時稍微舒服一些,不是醫生的義務——“義務”之外盡點兒責任,正是讓人暖心之處。這個時代,人們愛把權利義務擺嘴上,義務之內保持一種職業性冷漠,義務之外更是無情——動輒一句“那不是我的義務”“做是情分,不做是本分”。其實人際間很多義務關係並不是那麼清晰,有很大的模糊空間需要人的熱心、善良、盡職、利他去彌補。很多衝突,都不是權利與義務的衝突,而是義務之外的衝突。身處優勢的人,做點兒業務之外的事,人與人之間便會多很多溫情與友愛。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可能人人都說過這樣的話。可多數的時候,當人們談起換位思考時,談的是“讓別人換到自己這種不利的位置”。這實際上是一種自私的話術,比如,談論熊孩子與熊家長的衝突時,就有人談到過那種以自己為中心的換位:有一類人,沒孩子的時候嫌人家孩子煩,有孩子了他的寶寶最可愛,誰都要包容他。無論他們身在何時、何地、何種處境下,他們的處事原則永遠只有一個:世界應該圍我而轉。這叫換位嗎?不,這叫自私。真正的換位是:沒孩子的時候能理解別人帶孩子的艱辛,力所能及地幫忙,包容孩子偶爾不可控的吵鬧。有孩子的時候能尊重沒孩子的人,別輕易打擾別人。

真正的換位是,反求諸己,主動換到不舒服、對自己不利的位置,在反思中主動去承擔一些義務之外的事,寬容別人,而不是把義務推給別人。有誠意的換位是,當自己處於優越位置時,俯身換到弱者的位置去思考,保持一種同情、友善和謙和的能力。

這個世界的衝突大多在於,多數人都只是身處弱勢時讓別人換到自己的位,讓別人理解自己,臉上寫滿“我多不容易,你竟然還不理解我”的怨憤,很少有身處強勢的人主動換到弱勢位置,去理解別人的不容易。

(石頭摘自《中國青年報》

43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不知不覺中頭孢菌素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