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以持續性呼吸道症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具有致殘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點,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目前主要透過戒菸和流感疫苗預防慢阻肺,藥物治療緩解症狀,但由於慢阻肺患者嚴重程度不同,所以需要採用個體化方案進行綜合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藝術品的支氣管和肺泡肺慢性阻塞性肺肺疾病COPD
肺康復主要包括呼吸肌訓練、運動訓練、營養療法和心理支援等,中醫康復也逐漸開展。慢阻肺患者透過有效的肺康復訓練,可以改善運動耐力,減輕呼吸困難程度,提高生活質量等。這裡主要介紹肺康復療法的康復訓練。
1、 呼吸肌訓練
呼吸肌訓練是慢阻肺穩定期康復的有效手段。縮唇腹式呼吸和呼吸操是兩種常用的訓練方法。
縮唇腹式呼吸:患者體位隨意,兩手分別置於腹部與胸部,快速呼氣若干次,再閉嘴用鼻子深吸一口氣,吸至無法再吸時需屏氣2~3s,然後再用口呼氣。縮唇腹式呼吸增加呼吸時膈肌的擴張範圍,鼓勵患者在呼吸時使用腹壁以減少胸壁運動,減慢呼吸頻率降低功耗,增加肺通氣量及血氧含量。
呼吸操訓練:呼吸操主要是以肢體動作配合正常呼吸,每日每次以20~30min為宜。呼吸操在臨床上常見的有弓步呼吸、立式呼吸、坐式呼吸等。呼吸訓練聯合體操能夠調節心血管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同時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加通氣量,提高呼吸效率。
2、 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是肺康復的核心,其效果受運動訓練的方式、強度、時間和地點的影響,合理的運動訓練對慢阻肺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生活質量都有積極影響。
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具有強度低、有節奏感、持續時間長等特點,能鍛鍊心肺功能,使心血管系統更快捷地把氧傳輸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有氧運動訓練包括游泳、慢跑、步行鍛鍊、騎腳踏車等。地面步行鍛鍊和跑步等簡便且無器材要求,可行性高。
不同於有氧運動訓練,抗阻訓練負荷強度稍大,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肌肉質量和強度,且幾乎不會引起呼吸困難等不適,易被患者接受。傳統抗阻訓練主要包括腿部推舉、胸部推舉、肱二頭肌彎曲等。上肢的抗阻訓練主要包括無支撐負重鍛鍊、投擲訓練、重物阻力訓練等。下肢抗阻訓練有腳踏車耐力鍛鍊、重物阻力訓練、跑步機鍛鍊等。抗阻訓練能提高肌力,防止肌肉萎縮及保持關節穩定,還可改善和擴大關節活動度。
綠色環保生活
3、 營養療法
慢阻肺患者靜息時能量消耗和氧消耗比正常人多10%以上,且患者多為老年人,營養成分的吸收和儲存較差,常致營養不良,臨床表現為不能解釋的體重降低。營養不良是病死率的獨立危險因素,可引發外周肌肉功能障礙甚至萎縮,誘發或加重呼吸衰竭,嚴重影響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量。
科學合理地增加營養的攝入,將對治療產生積極的作用。慢阻肺穩定期主要採用腸內營養,即給予乳清蛋白粉、勻漿膳、維生素及谷氨醯胺等腸內營養製劑。
4、 心理支援
慢阻肺患者因長期受疾病困擾,反覆住院治療,生活質量下降,易出現心理問題。儘管心理問題患病率不同,但都出現抑鬱、焦慮等症狀。慢阻肺穩定期患者負面心理主要有悲觀情緒、自我感知疾病情況加重、未感知到肺康復的效果等,這些心理障礙與家庭和社會的支援及醫護的態度有關。
5、 中醫康復
中醫有其獨特的醫學理論系統,"已病防變、病後防復"的理論用於肺康復有獨到之處和良好前景。中醫康復的主要形式:
①傳統健身功法:主要包括健身氣功和太極拳兩大類,健身氣功又包括五禽戲、八段錦、六字訣、易筋經等。氣功運用以八段錦和六字訣最常見。
②推拿按摩:摩腹、摩丹田(順時針摩腹然後逆時針摩腹),附加掌按、拿揉手法。
④針灸療法:針灸在治療慢阻肺方面具有療效顯著、副作用小的特點,其以調補肺、脾、腎三髒為原則,必要時增加電針治療,配合疏密波加強穴位刺激。針灸療法能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