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腫瘤治療是一種綜合治療,是根據腫瘤的病種、病理分類、生物學特徵、病期以及患者的ECOG評分,科學、合理、有計劃、有步驟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質量。

儘管現代醫學在惡性腫瘤的治療方面成績突出,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毒副作用、晚期腫瘤的治療瓶頸、無法手術切除的腫瘤及身體原因無法進行放化療等,中醫藥的優勢既包括對這些不足的彌補,又能透過藥物的作用直接發揮抗腫瘤作用。因此,我們提倡現代腫瘤治療應採用綜合治療方法,各取所長,避其短處,讓患者最大程度獲益,並把毒副作用降到最低。在《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中強調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在腫瘤治療的任何階段都應該服用中藥,只是中藥的治療目的不同,有時是扶正為主,有時應該是扶正與祛邪同用。

中醫藥在腫瘤各個階段起到什麼作用呢?

本期名醫面對面

腫瘤二科主任杜春海

為廣大朋友們答疑解惑

中醫藥治療癌前病變

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重要,在預防中要特別重視癌前病變,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食管上皮重度增生、乙型肝炎、乳腺增生等。這些癌前症變若不及時治療,就會可能由癌前發展為癌,因此防治癌前病變,有助於降低癌症的發病率,是二級預防的重要方法。中醫在這個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癌前病變是惡性腫瘤發生前的一個特殊階段,身體內環境能夠影響癌前病變向惡性腫瘤過渡。常見的癌前病變有黏膜白斑、慢性子宮頸炎、纖維囊性乳腺病、結腸多發性息肉病、慢性胃潰瘍和萎縮性胃炎、慢性膽囊炎合併膽石症、結節性肝硬化、面板慢性潰瘍、子宮內膜和支氣管黏膜等處上皮非典型增生等。癌前病變本身並非惡性,但這種病變在某些危險因素作用下,容易變為癌(或肉瘤),許多中藥可能對癌前病變具有阻斷或延緩惡變作用。

中醫藥聯合手術

杜春海講到,手術對於大部分早期腫瘤病灶有根除作用,但是其創傷性較大,並且由於腫瘤的擴散轉移,術後依舊需要放、化療鞏固療效或治療轉移;部分晚期腫瘤的姑息治療有時也需要手術配合放化療進行。手術的創傷加上放化療的不良反應,患者身體的創傷較大。中醫認為手術治療會損傷元氣,造成氣血虧虛,尤其胃腸道手術後,飲食攝入與吸收障礙,更嚴重阻礙了身體的復原。術前,以中藥扶助正氣,調節臟腑功能,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增強體質,緩解臨床症狀,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術後,服用中藥補養氣血、調理脾胃,改善術後身體虛損狀態,促進身體的康復,為放化療等輔助治療奠定基礎。除了口服中藥及中成藥,某些中藥注射液也有改善術後免疫功能低下的作用,如參芪扶正注射液、生脈注射液、黃芪注射液等。在補益虛損的同時,還可以辨證給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等具有抗腫瘤作用的藥物,輔助手術及術後治療的療效,對於預防術後感染、減輕咳嗽、消除刀口滲出等有一定的療效。

中醫藥聯合放、化療

杜春海說,患者在放、化療期間應儘可能地配合中醫藥治療。因為放療或化療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人體的正常組織產生毒、副作用,有的患者透過放、化療有效地控制了腫瘤的進展,但由於副作用大,出現嚴重的消化道反應、白細胞減少等毒副作用,而不得不中斷治療。中藥可以有效地減輕放、化療的副反應,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放、化療完成率。

放射治療是目前治療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是利用射線對細胞的殺傷作用來殺死體內惡變的細胞,從而達到治療惡性腫瘤的目的。對因某些原因無法進行手術的區域性病變患者,放療更成為治療腫瘤的重要手段,如鼻咽癌、食道癌、顱內腫瘤、肺癌、縱膈腫瘤或縱膈內的轉移灶、骨轉移等;晚期患者如因區域性腫瘤導致疼痛、壓迫,嚴重影響功能,也可選擇區域性姑息放療(不以治癒和延長生命為目的,但可以明顯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的治療稱為姑息治療)。放療常見的副作用是放射性炎症,如鼻咽、口腔黏膜炎症,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腸炎等等。一旦等放射性炎症出現了,再採用抗炎、抗纖維化治療,往往治療難度大,收效不佳。因此,應在放療的同時配合中醫藥治療,預防和減輕放療的副作用。中醫藥對於改善放療的不良反應和增加放療效果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在辨證論治指導下,根據患者的不同表現因證施治,同時配合飲食調理,對減輕放療患者症狀、加快正常組織細胞的修復有顯著的療效。中醫認為放療如同“火邪”,最容易傷陰耗津,損傷脈絡,往往伴有口乾喜飲、發熱、區域性紅腫疼痛、出血、潰爛等。在放療進行期間,常配合服用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的中藥,能增加放療的效果,降低放射性炎症的嚴重性,促進放療後的康復。

化療的主要副作用包括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和肝腎功能損傷等,直接表現為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胃脘脹悶不舒,飢不欲食,厭油膩,腹脹,便秘或腹瀉,貧血、白細胞減少等,常因骨髓抑制導致白細胞減少而使用“升白針”(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或因白細胞減少導致感染、發熱等,甚至因嚴重的副作用而中斷化療。化療期間的患者常由於噁心嘔吐等導致體重下降,進而身體虛弱,體能不濟,免疫功能下降,不利於疾病的治療和身體康復。化療期間,中藥多采用健脾益腎,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益氣養血等方法,可明顯減輕上述不良反應,減小因化療帶來的痛苦,提高化療期間的生活質量,增強骨髓造血功能,提高化療完成率。化療期間,可根據體能情況適當動。有研究表明,化療期間適當的體能鍛鍊,有助於改善食慾、便秘、睡眠情況,且有助於改善免疫功能。只要不是虛弱到臥床的程度,在白細胞不是特別低的情況下,我們鼓勵患者應多進行戶外運動。化療期間可以配合針灸,可選用針刺、艾灸等方法,取足三里、內關、中脘、血海、三陰交等穴位,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和減輕消化道反應;還可用耳穴壓豆法調節胃腸道功能和睡眠。可採用中藥藥浴泡洗手、足等外治法,減輕化療造成的周圍神經損傷,減輕手足麻木症狀。放、化療期間切忌濫用保健品或擅自服用某些民間偏方、驗方,以免因用藥不當造成肝腎損傷,應請醫生根據個體情況辨證治療為宜。

靶向治療期間的中醫藥治療

杜春海講到,靶向藥物多用於肺癌、肝癌、腎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的治療。常見的用於肺癌的靶向藥如易瑞沙、特羅凱、凱美納等,常見的副作用有皮疹、口腔黏膜潰瘍或炎症、腹瀉等;用於肝癌、腎癌的靶向藥物多容易導致手足綜合症、皮疹、腹瀉等;乳腺癌的靶向藥物赫賽汀、拉帕替尼等,可產生心臟毒性,嚴重可引起心衰。中醫根據靶向藥物服用期間患者的症狀及靶向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情況進行綜合辨證治療。中醫藥與靶向藥物聯合應用,不會影響靶向藥物的療效,還會有協同增效作用,且可降低靶向藥物的副作用。分子靶向藥物引起面板毒性、手足綜合徵都屬於中醫“藥毒”“藥疹”範疇,是“風”“溼”“熱”“毒”“瘀”等毒邪侵襲“本虛”腠理,蒸鬱肌膚所致。其基本病機為陰虛血燥在內、毒邪結聚在外,其主要治法為清毒潤燥、涼血通絡、通絡止癢,臨床上根據血虛、風盛、痰盛、血瘀、溼重、熱重的表現不同,進行加減用藥;中藥內服外洗,多管齊下,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晚期患者

杜春海說,對於晚期腫瘤患者,在身體情況尚可的情況下,我們會評估疾病和患者的身體情況,有條件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仍推薦首選中西醫結合治療,這樣往往能更好地控制疾病進展,延長生存期,因此可選擇西醫治療加中醫藥治療。也有很多晚期病人,臟腑功能已經嚴重失調,身體虛弱,進行放化療、手術,往往會加重陰陽失衡,獲益不多。此時,患者可採用單純中醫藥治療,減輕症狀與痛苦,穩定病灶,延緩疾病進展,進而可以帶瘤生存,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中醫外治法在直接消瘤,改善癌痛,控制胸水、腹水及等方面均有療效。比如中醫外治法可以溝通表裡,由表及裡,改善臟腑功能,調和陰陽,充分發揮正氣的作用而收到抗癌效應。中醫外治法多采用藥物進行敷、貼、塗、擦、燻、蒸、洗、 浴等,一部分藥物透過面板腺體直達淺層腫瘤病灶;另一部分可經皮下毛細血管進入人體內迴圈系統,在血液、淋巴及其周圍發揮治療作用。

康復期

杜春海說,康復期患者避免和減少腫瘤的復發轉移。中醫認為“正不勝邪”是腫瘤復發轉移的關鍵。經過放化療、手術等治療後,並不能保證體內腫瘤都被清除,加之治療後機體免疫能力的減弱,身體內正邪依舊在對峙,當殘餘的腫瘤致病力勝出,疾病發展,出現腫瘤的復發、轉移。所以,在腫瘤患者的康復期,可以以中藥治療為主,採用扶正祛邪的治則,透過辨證論治,找到患者身體的虛損原因、臟腑功能失調的關係,進行有針對性的調養,針對病邪辨證,採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痰散結等方法,加強抗腫瘤作用,一方面增強身體免疫能力,一方面預防腫瘤的復發轉移,促進患者康復,以爭取獲得長期生存,並擁有較好的生活質量。

無論是放化療還是手術,都有其副作用,並且副作用有時很嚴重,甚至超出了治療的效果,因此不能長期使用。而中醫藥作用溫和,毒副作用小,即使長期服用也不會傷及機體功能。並且價格相較於其他治療低很多,多數患者可以承擔。大量臨床研究和臨床經驗顯示,中西醫綜合治療腫瘤是腫瘤治療的最佳途徑。而中醫藥治療應該是“有序治療”與“整體治療”兼顧的體現,即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階段性治療策略。

下週冬至,“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無人管”,冬至降至,對於腫瘤患者來說,餃子怎麼吃更有益呢?最好是葷素搭配,一肉配三素,適當吃低脂肪、優質蛋白食物。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但大量蛋白、脂肪的攝入會增加包括肝臟、胰腺等器官在內的消化系統的負擔。中醫也講求“虛不受補”,就是說身體虛弱的腫瘤患者服用滋膩之品後反而達不到進補的效果。因此,低脂肪、少量優質蛋白質的飲食結構特別適合腫瘤患者尤其是肝癌、胰腺癌的患者。含有優質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日常生活中較多見的有鯉魚、蝦、蛤肉、蟹肉、牡蠣、鵪鶉蛋、木耳及各種豆製品等。餡料中除蔬菜和肉類外,可新增一些香菇、木耳、海帶等富含可溶性纖維的輔料,既可以改善口感,又可以控制血脂上升。

最後,杜春海講到,腫瘤患者冬天進補應遵循“低脂肪、少量優質蛋白質和高碳水化合物”的總體原則,宜少食用寒涼食物,適量補充鉀、鈣等無機鹽及維生素,藉助祖國傳統醫藥調理,增強體質,防寒禦寒。

科室主任杜春海,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現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腫瘤化療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北省預防醫學會腫瘤防治與康復委員會常委等多個國家級、省級學術團隊常委、委員。曾在北京301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河北醫大二院、河北省人民醫院進修學習。

9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健康明眸“眨”出來,淚液眨眼法的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