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 。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所以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冬至飲食習俗

北方冬至宰羊、吃餃子;南方在這一天則會吃米團、長線面。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冬至進補堅持十個一

冬至後進補吃點啥好?給你推薦點身邊最普通的食物和最簡單的養生法。

01

一把大豆:補充蛋白

天氣驟冷,免疫力容易下降。稍有不慎,感冒病菌就會趁機侵襲。“飲食方”裡第一個強調的就是蛋白質的攝入。

針對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特別值得推薦的是每天吃一把大豆,即30~50克黃豆、黑豆或青豆等,輕輕鬆鬆就能攝入豐富的蛋白質,且不會額外攝入膽固醇。

02

一碗栗子羊肉湯:補腎強筋

羊肉性熱,味甘,中醫多用於治療腎陽不足、腰膝痠軟、虛勞不足、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等症。

栗子可用於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是不錯的冬季進補佳餚。

03

一根蘿蔔:下氣消食

中醫認為蘿蔔能下氣,消食,除疾潤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也就是說,它具有清潔腸胃的作用。每個月吃上幾次,既能增強腸胃之氣,又能將體內淤積的毒素、濁氣透過大小便排出去。

04

一碗茯苓薏仁粥:溫胃驅寒

冬季喝粥是一個溫暖胃部又助消化的簡單而有效的食療方法,推薦茯苓薏仁粥,特別適合在冬季食用。

因為茯苓和薏仁具有健脾利溼、溫胃功效,而薑片則可以散寒。

05

一塊生薑:驅寒暖胃

姜味辛辣,可以在體內產生熱氣,祛除冬季的寒氣,所以受凍的病人,就可以常喝薑湯來驅寒,預防感冒等常見疾病。

06

一把松子:滋陰潤肺

冬季面板乾燥,老人易面板瘙癢,進食松子仁,能養液息風,滋潤肌膚,預防和輔助治療面板乾燥症。

同時,松子仁每百克含熱量681千卡,常食之能給機體提供較高的熱量,尤其在寒冷冬季,對老年體衰、體虛者補充機體的能量,更是頗有裨益。

07

一個陽池穴:促進血液迴圈

陽池穴支配全身血液迴圈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這一穴位,可暢通血液迴圈,溫和身體。

08

一個午睡:保護心臟

冬季午睡能緩解疲勞,補充陽氣。午睡時,正值心經當令,能夠保護心臟,休養心血。

09

一次泡腳:暖身袪寒

冬季要重視足部的保暖,在睡前用熱水浸泡中藥泡腳,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增強身體的耐寒能力,讓睡眠更安穩。

010

一起走走:促進血液迴圈

冬季宜收,不適合做劇烈的活動,可適當做些舒緩的運動,如慢跑、登山、體操等。

冬至養生攻略

1.三十六計“躲”為上

冬藏要藏陽氣!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而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學會“躲”才能保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

躲暴飲暴食

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躲寒冷

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躲大汗

中醫認為,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2.保健康,補陽氣

曬後背,補陽氣

天下第一補陽品是——太陽!

萬物生長靠太陽,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補充人體的陽氣,最簡單的方法是——曬太陽!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補陽的方式是曬背部。

因為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中醫認為督脈是人體的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個向陽的窗邊曬曬後背,全身都會很溫暖。

搓後腰,養陽氣

腰眼為經外奇穴,位於人體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閭,不僅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且男女都適用。

方法:雙手搓熱後,緊按於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覆50-100遍。

3.飲食既要“補”也要“潤”

此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可過食辛辣刺激之物。冬季進補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溫熱的食物防“三九寒冷”。但不可過食,過食易上火。

此外,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乾燥,導致鼻咽乾燥、面板缺水,易上火,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蔔、白菜、獼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16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看指甲能看出癌症?有這一類指甲的人要重視,小心發生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