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經常在門診及臨床上可以看到很多單眼或者雙眼上眼瞼下垂的患者前來諮詢、就診。有一些情況不是很嚴重的,一直都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僅僅只是表現為雙眼無神彩,目光呆滯。為了更好地明白這種情況,我們來了解一下上瞼下垂這個疾病吧。

上瞼的正常位置在上方角膜緣與上方瞳孔緣的中部,具體位置有小的差異。一般認為是自然睜眼平視時,上瞼緣遮蓋角膜上緣2mm以內。

上瞼下垂(ptosis)指上瞼提肌(動眼神經支配)和Müller肌(頸交感神經支配)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致使一側或雙側的上瞼明顯低於正常位置。

上瞼下垂可以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兩類。先天性者多為動眼神經核或上瞼提肌發育不良。獲得性者由眼瞼本身疾病引起,也可因神經系統及全身性病變導致。常見原因有動眼神經麻痺、上瞼提肌損傷、交感神經疾病、重症肌無力、上瞼炎性腫脹或新生物等。

臨床表現:

(一)先天性上瞼下垂:單眼或雙眼上瞼提肌功能不全或喪失,自然睜眼平視時,輕者上瞼緣遮蓋角膜上緣超過3mm,中等程度下垂遮蓋角膜1/2,重度下垂者超過角膜1/2或遮蓋全部角膜。患側額部面板有明顯的橫行皺紋。雙側下垂者常需仰頭視物。

(二)後天獲得性多有相關病史及其他症狀:

1.肌源性上瞼下垂中重症肌無力的初發症狀經常是上瞼下垂和複視,眼輪匝肌被累及,疾病常有“晨輕暮重”的特點。注射新斯的明後症狀減輕。

2.Horners綜合徵壓迫頸交感神經,使Müller肌麻痺發生上瞼下垂,下垂的程度一般不超過2mm。

3.嚴重的面板鬆弛的患者,瞼板前面板下垂遮蓋瞼緣可造成上瞼下垂的外觀。

上瞼提肌:眼瞼的主要收縮肌。起於Zinn環上方,止於上瞼板上緣3~4mm處。Müller肌:始於上瞼提肌下方的橫紋肌纖維間,附著於上下瞼板的上緣下緣。Müller肌受頸交感神經支配的平滑肌,在上下眼瞼起輔助收縮作用,使瞼裂開大。

當頸交感神經麻痺時,可造成Horrner綜合徵,其臨床特徵是上瞼下垂、瞳孔縮小和麵部不對稱性無汗三聯症。

重症肌無力:單純眼肌型佔總型別的15%~20%,病變始終僅限於眼外肌,表現為上瞼下垂和複視。

診斷:結合相關病史

測量原位時瞼裂高度及眼瞼下垂量,判斷上瞼下垂的程度。可指壓眉弓測試上瞼提肌功能:瞼緣活動度<4mm→肌力很差;5~7mm→中等;>8mm→良好。

治療:

1.先天性上瞼下垂——手術治療為主

手術的目的是恢復外觀對稱,如果下垂嚴重遮擋瞳孔可導致弱視,應早期手術。如果下垂嚴重遮擋瞳孔可導致弱視,應早期手術。若上瞼提肌功能尚未完全喪失,手術方式選擇上瞼提肌縮短;若上瞼提肌肌力弱不能滿足手術要求時,應選擇額肌懸吊術或自體闊筋膜懸吊術。

2.藥物治療

早期的上瞼下垂,應注意排除重症肌無力、神經系統或眼部及全身病引起的,需要先進行病因和藥物治療,無效時再考慮手術。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特別是兒童上瞼下垂嚴重遮擋瞳孔可導致弱視的發生,需要儘早行手術治療。如果身邊有這樣的情況,請及時就診,及早處理。很多時候,下鄉義診的時候發現這種情況,沒有及時處理,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都是感到很無助。

9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一直胃痛卻查出心梗?醫生提醒:小心這種胃痛,可能會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