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高血壓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回顧中國高血壓的防治歷史,中醫藥對於高血壓的防治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與意義。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與實驗研究證據表明,中醫藥不僅能夠降低血壓、改善症狀、提高生存品質,部分研究更顯示出其能提高遠期生存率和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高血壓的辨證思路高血壓屬於中醫學"眩暈"範疇,根據我們的經驗,高血壓病存在三大病機,即"火證""飲證"和"虛證"。臨床上,應"首辨虛實",即首先要辨別患者是屬於實證還是虛證。"次辨邪氣性質",即實證患者需辨別是火證為主,還是飲證為主。"三辨病位",即在火證階段要區分屬於心、肝、胃、腸其中的一個病位還是多個病位同時為病;在飲證階段要區分屬於上焦、中焦還是下焦;在虛證階段需要辨別是脾虛為主還是腎虛為主。當然,臨床實際中,往往病情錯綜複雜,變化多端,虛實並見,需要綜合分析,小心求證。常見辨證誤區現今臨床治療高血壓病,似乎已經形成一種認識誤區,將西醫的病名與中醫的辨證論治簡單對應,即認為高血壓多屬於"肝陽上亢",進而多從"肝陽"、"肝風"進行論治。我們認為,肝陽上亢、肝火上炎等僅是高血壓"火證"的某一特定階段、特殊型別,除此之外,高血壓中醫證型還包括飲證、虛證。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方劑選擇同時,在辨證分型的基礎上,應根據"有是證用是方"的原則,對證選方用藥,切忌"隨意論治""隨症論治",否則很可能貽誤病情。

在火證階段常用的經典名方包括:鎮肝熄風湯、天麻鉤藤飲、建瓴湯、龍膽瀉肝湯、羚角鉤藤湯(肝火);黃連解毒湯、三黃瀉心湯、梔子豉湯(心火);白虎湯、保和丸(胃火);大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調胃承氣湯、增液湯(腸火)。

在飲證階段常用的經典名方包括:澤瀉湯(上焦);半夏白朮天麻湯、二陳湯、平胃散、溫膽湯、小陷胸湯(中焦);五苓散、豬苓湯(下焦)。在虛證階段常用的經典名方包括:苓桂術甘湯、四君子湯、六君子湯(脾虛);六味地黃丸(腎陰虛);腎氣丸、真武湯(腎陽虛)。值得注意的是,從靶向層次分析,中醫藥治療高血壓分別有針對症狀、證候以及疾病這3個層次。即某些方藥可以緩解高血壓症狀,而對證候、疾病療效不足,治療血壓難控因素的方劑即為這一層次;部分方劑可以改善有效證候,但在降壓上證據不足;而部分方劑具有降壓作用,往往此類方劑兼有對證作用。上述經典名方既包括對病方(如鎮肝熄風湯、天麻鉤藤飲、建瓴湯、半夏白朮天麻湯),又包括對證方(如黃連解毒湯、三黃瀉心湯、白虎湯、保和丸、大柴胡湯)和對症方(如梔子豉湯、調胃承氣湯、增液湯)。火證階段四大常見證型及用方經驗火證屬於實證、陽證。火性炎上,高血壓患者出現的頭暈、頭痛部分與火證有關。根據疾病的病位,常見的證型包括心火亢盛證、肝火上炎證、胃火熾盛證、熱結腸燥證等。值得注意的是,肝火上炎證、肝陽上亢證的辨證及治療已經得到廣泛認識,而對心火亢盛證、胃火熾盛證、熱結腸燥證相對認識不足。

心火亢盛證心火亢盛證在高血壓病中非常常見,臨床多表現為頭暈,面紅目赤,精力旺盛,或睏倦嗜睡,乏力,記憶力差,煩躁不安,心悸不寧,失眠多夢,口乾欲冷飲,面板黏膜容易充血、出血,面板容易發紅瘙癢,蕁麻疹,溼疹,小便短黃,舌上、舌邊潰瘍,色赤疼痛,舌邊尖紅,苔黃乾燥少津,脈數有力等。選方一:黃連解毒湯是治療心火亢盛證的代表性方劑。黃連解毒湯由黃連、黃芩、黃柏、梔子4味藥物組成,出自《外臺祕要•崔氏方一十五首》。本方可以清心瀉火解毒,主治火毒熱盛證。"時疾(酷熱),苦煩乾嘔,口燥呻吟,錯語不得臥"是本方的辨證要點。本方證不僅在急性熱病中可見,在慢性疾病的實熱證階段也可以見到。除高血壓外,本方方證還常見於快速性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腦血管意外、腦外傷後遺症等。日本漢方家矢數道明認為,本方可用於頭腦清醒不能入睡,興奮不衰,無故發怒,心情焦躁,似頭昏眼花者,高血壓或更年期障礙時之不眠症亦可用。漢方家大冢敬節運用本方的經驗是"在高血壓,頭昏眼花,顏面潮紅,不眠,情緒不舒等情況下,可本方加鉤藤、黃芪、薺菜"。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黃煌教授臨床也善用此方治療高血壓火毒內盛證。黃教授歸納總結的"黃連解毒湯體質"有助於本方的臨床運用,即患者大多營養狀況良好,面色潮紅,脈搏實而有力,上腹部膨滿或痞悶、按壓有不適感,還伴有煩躁不安或失眠、精神亢奮,面板易出現瘙癢、溼疹等疾患,有出血史或出血傾向。【筆者經驗】筆者臨證運用本方的辨證要點在於"紅""煩""悸""失眠",只要符合上述指徵,並且排除本方的禁忌證(如虛證、寒證),就可以考慮運用本方。另外,因本方證的病理機制與交感神經興奮有關,筆者又將黃連解毒湯稱為"天然的交感神經抑制劑"。雖然本方降壓、抗心律失常作用不如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但是本方還具有調脂、抗炎、降糖等多種心血管藥理作用。在合方運用上,本方常與三黃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合用以增強清熱瀉火之功,實質即本方加大黃;與梔子豉湯(梔子、淡豆豉)合用以增強清熱除煩安神之力,實質即本方加淡豆豉;與大柴胡湯合用以增強疏肝清肝,瀉火通便之力。在隨症加減上,本方常加天麻、鉤藤以增強平肝潛陽、清利頭目之功;加川芎、葛根以增強疏風活絡,活血止痛之功。選方二:心火亢盛兼見熱結腸腑證可選擇三黃瀉心湯。三黃瀉心湯由大黃、黃連、黃芩3味藥物組成,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本方可以瀉火解毒,燥溼洩熱,也是治療高血壓火熱內盛的代表性方劑。"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即關脈浮大)"是為本方的辨證要點。因本方與黃連解毒湯均有黃連、黃芩這兩味相同藥物,因此其主治症與黃連解毒湯部分相似,即均可見到顏面潮紅,目赤,口乾口渴,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等心火亢盛證。不同的是,因本方中有大黃,患者腹脹、便祕症狀突出。《餐英館療治雜話》中對本方應用指徵記載值得參考,即"此方以心下痞,大便祕,上氣為目的,並治一切上焦蓄熱,或口舌生瘡,或逆上,目赤者,皆應以大便祕為目的"。大冢敬節在其《漢方診療三十年》中也記載有運用本方的經驗。"59歲婦女,患高血壓已年久,前日起出現眩暈,頭微動即噁心、嘔吐與頭重。顏面發熱而潮紅,足冷,耳鳴,大便2-3日未行,與三黃瀉心湯,服用2周諸證消失。其後2年,又出現過同樣症狀,亦與三黃瀉心湯奏效"。【筆者經驗】筆者臨證運用本方的辨證要點在於"紅""煩""悸""便祕"。便祕是常見的血壓難控因素。在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中,反覆發作的頑固性便祕是導致血壓波動的重要誘因,因此,通便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平穩具有一定臨床價值。在高血壓患者中,筆者但凡見到上述指徵,即考慮於基本方中合用本方。

肝火上炎證肝為剛髒,體陰而用陽。肝氣鬱結化火而成肝火上炎證,臨床症見頭暈脹痛,程度劇烈,面紅目赤,口苦口乾,急躁易怒,耳鳴如潮,甚或突發耳聾,失眠,惡夢紛紜,或脅肋灼痛,吐血、衄血,小便短黃,大便祕結,舌紅苔黃,脈弦數。肝火上炎日久,耗傷肝陰,而成肝陽上亢證,可見有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腰膝痠軟,頭重腳輕,舌紅少津,脈弦或弦細數等陰虛徵象。選方:在本階段可選擇鎮肝熄風湯、天麻鉤藤飲、建瓴湯、龍膽瀉肝湯、羚角鉤藤湯等方劑平肝清肝,熄風定眩,由於對此證的認識比較廣泛,故不再贅述。胃火熾盛證胃火熾盛證一般不單獨為患,常與其他火證證型合併出現。臨床可見口乾欲飲冷,口臭,齒衄,齒齦紅腫疼痛,舌紅,苔黃,脈洪數大。選方:治療本證常見的經典名方有白虎湯、保和丸。若症見面赤,口煩渴,欲飲冷水,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則可選白虎湯清胃降火。若症見口中穢濁,口臭,口乾,不思飲食,腹脹,矢氣臭則可選保和丸和胃清熱。

熱結腸燥證熱結腸燥證在高血壓患者中較為常見,臨床可見有大腹便便,腹脹腹痛,大便祕結,多日一行,排便時肛門劇痛,甚則面赤汗出,甚至有痔瘡等慢性肛腸疾病病史,舌質紅,苔黃,脈洪數。由於胃腸功能減弱,腸道傳導失司,久久鬱而化熱,而形成熱結腸燥證。本證型不僅在中年患者體質壯實的患者中常見,在老年患者中也不少見。值得注意的是,熱結腸燥常與其他火證合併出現。選方:治療本證常見的經典名方包括大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調胃承氣湯、增液湯等。若症見往來寒熱,心煩,胸脅苦滿,口苦,食慾不佳,噁心嘔吐,甚至嘔不止,胃腹脹痛,腹部查體可見腹直肌緊張,按之脹痛加劇,大便久久不解,或大便稀溏,下利,舌苔黃,脈弦數有力,則可選大柴胡湯以和解少陽,內瀉熱結;若症見往來寒熱,口乾口苦,胸脅苦滿,腹脹,煩躁不安,甚至驚狂不定,時有譫語,汗出,心慌不寧,噩夢紛紜,則可選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以和解清熱,鎮驚安神;若僅見腹脹,大便不通,多日未行,屬熱結腸燥輕症,可選調胃承氣湯以緩下熱結;若症見便祕,口渴,舌乾紅,脈細數,證屬熱結陰虧,可選增液湯以增液潤燥。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腸炎“拉肚子”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