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有一種癌被稱為“中國癌”,全世界發病人群中有80%都在中國,年發病率為(30-80)/10萬人,它就是鼻咽癌。鼻咽癌與EB病毒高度相關,醃製食品和遺傳等也可能導致鼻咽癌,主要發病區域集中於我國華南、華東、華西地區,具有地區聚集性、種族易感性、家族高發傾向。

常見症狀為回吸性鼻涕、鼻塞、耳鳴和聽力減退、頭痛以及面部麻木、複視等顱神經損害相關症狀。

鼻咽癌可發生在各個年齡段,但以30-60歲多見,佔75%-90%。好發位置為鼻咽側壁(尤其是咽隱窩)和頂後壁。

鼻咽癌的頸淋巴結轉移發生早,轉移率高。確診時有70%~80%的患者已有頸淋巴結轉移,40%~50%的患者發生雙側頸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最常見的部位是骨,其次是肺、肝。

參加此次多學科會診的王先生,剛退休2年,2020年6月發現右側頸部6 ×7cm腫塊,伴有右側耳鳴、右耳聽力減退等症狀。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行鼻咽鏡、病理檢查、影像檢查。病理診斷右側鼻咽部非角化型未分化癌;鼻咽部及頸部增強磁共振檢查示,鼻咽右側壁及右側咽隱窩佔位,右上頸見多枚淋巴結,較大者約6 ×7cm,包膜外侵犯;PET/CT檢查:鼻咽右側壁及右側咽隱窩見結節SUVmax=6.8,右上頸見多枚淋巴結,較大者約6 ×7cm,FDG代謝增高,SUVmax=9.5,未見遠處轉移。確診為鼻咽癌,分期是cT1N3M0,IVA期。

鼻咽癌淋巴結轉移,圖中標註處為較大的一枚轉移灶

會診紀實

國際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個性化的診療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縮短患者診斷和治療等待時間,同時避免多處問診、重複檢查帶來的費用和負擔。

會診開始,與會專家全面、完整地瞭解了患者的病歷、影像等資料,仔細傾聽了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及訴求,隨後,針對患者病情及訴求,來自中、外的腫瘤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物理師、技師、護理人員等幾十人的醫療隊伍,開啟了此次的多學科會診。

患者病歷

初步診斷

鼻咽癌,非角化型未分化,cT1N3M0,IVA期

病情介紹

患者,男性,62歲

患者2020年6月發現右側頸部腫塊,2020.10.27行鼻咽鏡檢查:鼻咽頂後壁黏膜充血光滑,右側咽鼓管圓枕至右側壁見新生物。病理:右側鼻咽部非角化型未分化癌,IHC:CK5/6+,P63+,Ki67 60%+,Syn-,CgA-,CKpan+,EGFR+。鼻咽、頜面增強磁共振:鼻咽右側壁及右側咽隱窩佔位,右上頸見多枚淋巴結,較大者為6 ×7cm,包膜外侵犯;顱底骨質訊號未見明顯異常,咽旁間隙未受侵犯,翼內翼外肌未累及,海綿竇未見異常。全身PET/CT檢查,未見遠處轉移。

2020.11.05行奈達鉑150mgD2+多西他賽110mgD2+5Fu 1.1gD1-5化療2週期(3周方案),同時行尼妥珠單抗200mg D1(每週方案),末次化療時間2020.11.27,化療期間一般情況可,稍有乏力、食慾下降、I°白細胞下降。

現患者一般情況可,無特殊不適主訴,二便正常,近期體重穩定。

2020.12.08查體:ECOG 1,未見顱神經侵犯,右側上頸部可觸及腫大淋巴結,1*2cm。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20餘年,口服藥物控制可。否認糖尿病,否認結核、肝炎病史。2年前因骨折行右側肩部鋼板固定。

過敏史:青黴素皮試過敏。

區域性晚期患者,採用何種治療方式?

根據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鼻咽癌診療指南2020[1]:

該患者處於區域性晚期,IVA期,頸部腫大淋巴結,並無遠處轉移,按指南要求行誘導化療3週期(3周方案),同時行尼妥珠單抗200mg(每週方案)+同期放化療。

誘導化療+同期放化療,具體如何執行?

根據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鼻咽癌診療指南2020:

誘導化療,對於區域性晚期患者,可較早減輕腫瘤負荷,同時提高對後續放療的敏感性。該患者目前已經完成2週期的誘導化療,建議完成共3週期誘導化療後,再行同步放化療。

同步化療建議選擇順鉑。關於順鉑使用方案,今年ASCO和ESMO提出每週期順鉑分三天給藥較一天給藥,毒性更小、依從性較好。[2]

臨床研究及薈萃分析均證實,同期放化療較單純放療可帶來明顯生存獲益,尤其對區域性區域晚期患者。

會診結論

該患者鼻咽癌cT1N3M0(IVA期),建議完成共3週期誘導化療後,同步放化療,同步化療方案選擇順鉑,同時聯合尼妥珠單抗。

隨著診療技術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發展,鼻咽癌療效大幅提高,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達90%以上。區域性晚期的鼻咽癌患者,放化療結合的綜合治療是基本治療原則,顯著改善區域性控制率,降低遠處轉移率,同時要關注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2020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鼻咽癌診療指南

[2] 2020 Virtual ESMO Congress 914MO Mini Oral Session

文章校審:

胡巧英

陸瓊

影像供圖:

溫阿明

傅深 教授

國際多學科會診組長

多學科會診(簡稱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是由多個學科的專家透過討論,共同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的一種方法,尤其適用於腫瘤等複雜疾病的診療。是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首先倡導並推廣,對提高患者治療效果行之有效的診療方式。

18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醫院士提醒:1種“素”可勁吃,堅持半月,給肝來個大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