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門診來了好幾個晚期膽管癌患者,大多出現不可耐受的“腹脹、食慾降低”等症狀後,方才前往就診。然而,肝膽胰晚期腫瘤在治療上對即使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有時也是束手無策的。
目前國際上針對某些實體晚期腫瘤的綜合治療,雖已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其總生存期及預後效果較早期腫瘤是不可比擬的。究其原因,還是因其惡性程度高,易早期轉移或復發轉移等問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膽囊結石,一種相當常見的普通病,想必大家也有所瞭解。通常是體檢時發現,或者並沒特別症狀而未予重視。
但越是這種平時不發作或發作不強烈的膽囊結石,越是可怕!
身邊有個醫生朋友的母親就是一個最真實的例子。既往明確的膽囊結石病史,長期反覆腹脹、腹痛,家人捨不得切除,自己也捨不得切除,最後來醫院是因實在忍受不住的腹痛,入院檢查後卻診斷為“膽囊癌”。即使我們最優秀的團隊為其完成了擴大切除+術後輔助治療,但因錯過最佳治療時期,於半年後遺憾去世。
對於這種無症狀或症狀不嚴重的膽囊結石,我們醫學上稱為“靜止型結石”,它猶如沉默的羔羊,平時不吭聲,一旦爆發將出現超出預期的後果。而對於既知膽囊結石,又出現典型症狀的人群,我覺得他們是幸運的,因為它時刻提醒著您就醫的衝動。
膽囊結石也是高發病,並且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也增加,女性多見。膽汁分泌的器官是肝臟,每天約有800-1200ml膽汁分泌。而膽囊作為濃縮、儲存的器官,是將肝臟分泌出膽汁裡的水進行重吸收,並濃縮。
然後在人體進食後,再將儲存在膽囊裡的濃縮膽汁分泌到腸道,對脂類進行乳化作用,促進脂類的吸收與代謝。
膽汁成分包括膽固醇、膽汁酸及鈣等,在高脂飲食或女性激素的刺激下膽汁裡的膽固醇成分將增多,膽汁酸進而減少,膽囊就容易析出晶體,最終形成結石。
除此之外,隨年齡的增長,膽囊排空功能也逐漸減弱,膽囊內膽汁淤積的時間越長,析出晶體也就越容易。類似的還有不吃早餐或不規律進食、肥胖、熬夜等,都是增加膽囊結石形成的危險因素。
膽囊內的結石刺激膽囊壁造成膽囊炎,反覆的炎症刺激使膽囊壁增厚,長此以往即可導致膽囊壁癌惡變,最終形成膽囊癌。因此,膽囊結石轉變為膽囊癌,只需簡單的“三步”。
確診膽囊結石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是腹部彩超。一般只有當結石阻塞膽囊管,膽囊排空受阻,出現膽絞痛或膽囊炎症狀,如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右側肩背部牽扯痛甚至噁心嘔吐等不適,這類結石我們稱之為“幸運之石”。
那有膽囊結石卻又無症狀,該怎麼辦呢?什麼時候又只需要觀察呢?什麼時候需要手術?
1) 有以下任何情況之一的膽囊結石病人,雖然無症狀,也需要手術治療,以防膽囊癌變或在以後過程中出現嚴重併發症。結石直徑≥3 cm;結石的數量較多,充滿膽囊;結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併膽囊功能減退;膽囊壁鈣化或瓷膽囊;膽囊壁區域性增厚;合併膽囊息肉直徑超過1 cm的;合併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2) 患者雖然目前無症狀,但在以後的隨訪過程可能會發生嚴重併發症者需要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反覆發作3次以上;膽囊炎發作後不能控制的膽囊增大積液;併發一次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發作;膽囊多髮結石併發一次膽總管梗阻。
3) 對於確實沒有任何症狀,且明確存在膽囊結石的患者,其直徑<2cm,是無需治療的,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即可,結石可能與人體和平共處。但要定期檢查,請記住一定要定期!定期!定期!一般半年至一年彩超檢,以觀察結石及膽囊壁的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