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很多食物發揮著藥食兩用的作用。“藥食同源”是古人在發現食物和藥物中總結的智慧。唐代大醫家孫思邈說:“用之充飢則謂之食,以其療病則誚之藥。這類食物和藥物一樣具有偏性、四氣五味,除了提供基本的營養外,還具有治療功效。”

常用祛溼食材

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安神的功效,用於水腫及脾虛食少便溏。

薏苡仁:味甘、淡,性涼,具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除痺、排膿、解毒散結的功效,用於水腫、脾虛洩瀉。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功效,用於瘡癇腫毒、水腫脹滿。

白扁豆:味甘,性溫,具有健脾化溼、和中消暑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暑溼吐瀉。

芡實:味甘、澀,性平,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的功效,用於脾虛久瀉、腎虛遺精遺尿、帶下。

砂仁:味辛,性溫,具有化溼開胃、溫中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用於溼阻中焦、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及牌胃虛寒、嘔吐洩瀉。

荷葉:味苦,性平,具有清暑化溼、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暑熱煩渴、暑溼洩瀉、脾虛洩瀉。

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功效,用於溼阻中焦、牌胃氣滯之脘腹脹滿、食少吐瀉。

藿香:味辛,性微溫,具有芳香化溼、和中止嘔、發表解暑的功效,用於溼阻中焦、噁心嘔吐、暑溼證、胸悶不適。

祛溼食材並非適合所有人

藥食兩用中藥不等同於食物,它們有偏性,有一些可能有輕微的毒性,但總體安全係數較大,長期或大量應用不易中毒。也正因如此,其毒性容易被忽視,人們在應用時容易出現一些誤區,最常見的現象是有人一年四季長期食用諸如“薏苡仁赤小豆粥”來祛溼養生,認為這樣有助於保持健康。

實際上,以“全民養生佳品”薏苡仁為例,這味藥材藥性微寒,具有健脾利水之功,又是禾本科的代表植物,味美易得,生品善清肺熱、消癰排膿;炒薏苡仁更適合健睥利溼,可以用於脾虛水腫、脾虛洩瀉,故若長期服用,炒薏苡仁更適合。需要注意的是,薏苡仁可以促進子宮收縮,《品彙精要》中提到“妊娠不可服”;《得配本草》更加具體地對不適用的人群加以跟制,“腎水不足,脾陰不足,氣虛下陷,妊娠,四者禁用”,即氣血不足者和陰虛、津液虧少、經常口乾者不適合長期食用薏苡仁;脾虛虛便溏者也只適合食用炒薏苡仁,而非生薏苡仁。

其他祛溼食材,也有各自的適合或限食人群,如:茯苓較適合福斯食用,但大便乾燥者不適合長期食用;藿香較適合暑熱季節感受風寒、內傷暑溼時服用;荷葉最適合夏季鮮品煮粥或加入肉食中蒸制,以調味增色;白扁豆可調脾胃、養肺,但含有非特異性植物凝集素,對凝血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毒性,加熱及增加煎煮時間可使毒性大減;砂仁較適合作為調味品食用;赤小豆可使溼熱從小便排出,配合鯽魚等做成“赤小豆鯽魚湯”,適合水腫患者;芡實較適合脾虛便溏者、婦女脾虛帶下、慢性腎病,也適合有蛋白尿的患者,但便祕及排便困難者要慎用;橘皮較適合製作藥膳,如“陳皮牛肉”或“陳皮山楂”等,有健胃消食、促進消化的作用。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溼氣重咳嗽怎麼調理?沈醫生來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