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會生病,疾病的意義是什麼,這是讀者在諮詢過程中問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很好,視角足夠大。大部分病人,問不出這麼宏大的問題,他們只會關心更細小、更精準的問題,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應該吃什麼、做什麼來改善,是什麼原因引發等等。
精準當然重要,但那只是一方面,一定要看到整體。我寫過文章,《世界觀:全域性觀察和精準觀察,同等重要》,詳細講了這個道理。如果只是看到一個方面,問題不會得到解決。做人,要有遠大的志向,但又不能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從當下做起。
人類為什麼生病,自然界中本來並沒有一種叫做生病的事物或現象。人類將某個現象,取了個名字叫生病。這個現象通常是,一種不舒服的感受。人類有這種感受,動物有這種感受,植物、微生物都會有這種感受。
在一般的認知模式中,並不是所有的不舒服,都被當作是疾病。微小的不舒服,短期的不舒服,可以忍受一段時間,等待其自行消失的不舒服,一般不認為是疾病。明顯的不舒服,長期的不舒服,難以忍受的,不能自行消失的不舒服,才會被當作是疾病。
這種區別對待的方式,顯然是不合理的,但它的好處在於,方便人們更清晰的管理和使用身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微小的不舒服,尤其是心裡的不舒服,隨時都在發生,你無法每一次都及時的去解決它,因為人們還需要利用他們的身體,去做他們想做的事。他們總是有很多想做的事,沒完沒了。而且,即便有人想去解決,他們也很難找到有效的方法。
因此,忽略這些小的不舒服,不認為它們是疾病,是一個可行的短期方法。這樣一種方式,最後的結果是,不舒服會積累得越來越多,對人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得不重視這不舒服,必須把它們看作是疾病來對待。而此時,即便藉助醫藥,即便醫藥是正確有效的,也只是控制了那不舒服的感覺,只是讓那個感覺暫時消失掉,問題真正解決了嗎?絕大多數時候,是沒有的。
在這種粗暴的模式下,疾病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人們如此的討厭疾病,因為它除了讓你不舒服,讓你不得不暫停對自己身體的使用,讓你沒有更多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給你帶來種種麻煩的同時,還要花費自己的錢財以用於治病。簡直有百害而無一利。
那位讀者問,疾病的意義是什麼,顯然是看到了另外的層面。疾病是一個訊號,疾病是傳遞訊號的信使,你接收到這個訊號,你將它翻譯成什麼,你如何認識它,決定了它的意義。疾病是不舒服的,沒人喜歡不舒服,但是從這不舒服中,能得到什麼,你能否從中破譯到更有價值的東西,這決定了疾病的意義。
我以前的文章,多次講到了,病就是排病反應,病是傷害,同時也是保護。傷害並不是真的想要傷害,反而是要保護。保護並不是真的保護,保護的代價會帶來傷害。這裡說的是一個整體的、平衡的、宏大的觀點,超越了肉體和三維空間的侷限。有人說我跨界了,研究健康養生,怎麼又扯到修行上,實際上沒有所謂的跨界,根本不存在界限,是人們將自己侷限了。
人類為什麼會生病,疾病的意義是什麼,這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只不過表述的角度不同而已。生病就是不舒服,不舒服,意味著有一些東西卡住了,進不去、出不來,高不成、低不就,只有通暢了,進來的能正常進來,出去的能正常出去,上去的可以輕鬆上去,下來的也毫無阻力,完全自由的迴圈,疾病才不會存在。
這種不通,有身體的不通,也有心理的不通,歸到根子上,是心的不通。身體是物質的,但所謂的物質,本質是意識,物質結構,是意識結構。物質身體的這種意識結構,一般稱為潛意識,大腦的想法,則是表意識。只有表意識和潛意識完全的合一,沒有任何的障礙,這種不通的情況,才會消失。
不舒服,是卡住了,為什麼會卡住,因為做不到全部的拒絕,也做不到全部的接收。如果全部拒絕了,不會有任何東西進來,不會被卡住。如果全部接收,處處都接收,也不會被卡住。我常講的獨立不依賴,是絕對的獨立,是拒絕了所有。我常說的接收一切,就是本文講的全部接收。
全部的拒絕,和全部的接收,本質上是一回事。全部的拒絕,只是付出,那是愛,愛是我是一切。因為我是一切,所以我唯一的需要就是付出。全部的接收,只是接收,那是智慧,智慧是我一無所有。因為我什麼都沒有,故我能接收所有。我是一切,我一無所有,都沒有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