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中穴:俗稱“出氣穴”,常按解鬱悶!
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膻中穴的具體位置為人體前正中線與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治療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按摩膻中穴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刺激該穴可通過調節神經功能,鬆弛平滑肌,擴張冠狀血管及消化道內腔徑等作用,有效治療各類“氣”病,包括呼吸系統、迴圈系統、消化系統病證,如哮喘、胸悶、心悸、心煩、心絞痛等。
【取穴位置】
膻中穴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之中點。膻中穴位於胸部,以後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功能主治】
歷代鍼灸醫家對本穴的主治病症論述頗多,但大都集中在氣病範疇。如治肺氣咳嗽,上喘唾膿,不得下食,胸中如窒;療膈氣嘔吐涎沫,婦人乳汁少(《銅人腧穴鍼灸圖經》)。上氣短氣,咳逆,噎氣,喉鳴喘嗽,心胸痛,風痛,肺癰,唾膿(《鍼灸聚英》)。膻中、天井主胸心痛,缺盆、膻中、巨闕主咳嗽,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千金》)。膻中、少澤、大陵治胸前兩乳紅腫痛(《大成》)。
【配穴舉例】
配曲池、合谷(瀉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內關、三陰交、巨闕、心平、足三裡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配中脘、氣海治嘔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陰交、少澤、灸膻中治產後缺乳;配肺俞、豐隆、內關治咳嗽痰喘;配厥陰俞、內關治心悸、心煩、心痛。
【理療方案】刺穴
揉法:拇指或由手掌大魚際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20次,反覆10次。
擦法:拇指或手掌大魚際部由上向下按擦即可,持續5-10分鐘。推法:兩隻手掌面自膻中穴沿胸肋向兩側推抹至側腰部,20次左右。溫灸法:用扶陽罐溫灸即可,每次3-5分鐘左右。適用於有寒證者或產後缺乳者。通過罐體磁場和紅外線刺激該穴位,具有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清肺止喘、舒暢心胸等功能。
【養生建議】
當我們因為生氣而感到胸悶時,會不自覺地用拳頭捶打自己的胸口,這時,心情通常會舒暢許多。這不是偶然現象,也不是心理作用的結果,而是因為胸口部位有一個穴位——膻中穴,俗稱“出氣穴”。《黃帝內經》中提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意思是說,膻中穴是心包經的令官,人在胸悶抑鬱的時候,按摩這個穴位可以驅散心中的鬱悶之氣,讓心情變得愉悅。
按摩方法:有揉法和推法兩種,可以用中指指腹每天早晚按揉100次,也可用雙手拇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推100次,都能起到愉悅身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