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360行,行行有真知##健康科普排排位賽#

●《素問·至真要大論》“從者反治”涵義有二:一是指順從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種治療原則,適用於病情較為複雜,徵象不能完全反映本質的情形,此為假反治;二是指在正治的基礎上,兼用反治或順從疾病性質而治,此為真反治。

●反治法作為中醫獨特的治療方法,在治療思路上與西醫有很大差異,或可藉以補充西醫“對抗治療”的不足。應加強對它的理論研究,透過多學科、多角度地分析探索,掌握它的本質,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與治療規律。

反治法源於《素問·至真要大論》:“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又:“微者逆之,甚者從之”。“微者逆之”,意思是病情較輕的,要逆其病氣,就是說根據病變性質採用與病氣相對的藥物治療,統稱逆治法或正治法。它是中醫臨證的一般治則。“甚者從之”,意思是對病情較複雜或病勢較重的,治療上要順從其病氣。如何順從?《素問·至真要大論》進一步指出:“從者反治”。明確提出,順從就是反治。並進一步指出反治即“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反治”的內涵

《醫碥》指出:“以熱治寒,以寒治熱,謂之正治,又謂之逆冶。以熱治熱,以寒治寒,謂之反治,又謂之從治,而有真反、假反之分。”

假反治

如今談到反治,往往解釋為順從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種治療原則,適用於病情較為複雜,並且疾病的臨床表現與其性質不盡一致,也就是徵象與本質不盡一致,徵象不能完全反映本質的情形。也可屬於廣義的反治,即假反,主要用於“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的治療。例如“寒因寒用”指用寒性藥物治療具有假寒徵象的疾病,也稱以寒治寒;“熱因熱用”指用溫熱性藥物治療具有假熱徵象的疾病,也稱以熱治熱;“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性質的藥物治療有通瀉症狀的實證,也稱以通治通;“塞因塞用”指用具有補益性質的藥物治療具有閉塞不通症狀的虛證,也稱以補開塞。

真反治

真反治因其治療特徵是順從病性,故又稱“從治”。又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在正治的基礎上,兼用反治,是一種從少逆多的治法,即反佐。“從”,有藥物服用方法上的“從”,也有藥物配伍上的“從”,“從”的比例小,在整個治療中起輔助作用。例如,用寒藥治熱性疾病,熱證盛可抗拒藥的寒性,在藥物服用時出現格拒現象,當在寒藥中加入少量與病性一致的熱藥時,順從了病性,引導寒藥發揮作用。又如《素問·五常政大論》所說:“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意思是用寒藥治熱病須溫服,用熱藥治寒病須涼服。其中起反作用的熱藥用量小且藥味少,或僅僅是服法,這可謂“從少逆多”。

二是完全的真反治,即順從疾病性質而治。張介賓《類經·論治類》言:“宜於全反者,自當盡同無疑矣。”在假反中,順從的是假象;在真反中,順從的是“病勢”。如《醫碥》所言:“真反者,如風火暴盛,痰涎上湧,閉塞咽喉,非辛熱之品不能開散,不得已暫用星半烏附巴豆等熱品,是則真反也。”對痰火壅盛病證,暫用辛溫開通順勢而治,即以熱藥治熱證。針灸療法中的熱證施灸法也屬於真反法,即用灸法治療中醫八綱辨證中病性屬熱的證候,包括外感熱病和內傷熱病,以及外科癰疽瘡瘍等多種疾病中所出現的熱性病證。順應病勢的治療源自中醫“重陽必陰”、“物極必反”的獨特思維方式,即順應自然的生存之道;“同氣相求”,即順應臟腑的生理特性;“甚者從之”,即順應機體的抗病趨勢。

不管正治還是反治,是“從”還是“逆”,我們都需要知其常,通其變,準確地把握尺度。《素問·至真要大論》進一步說:“從多從少,觀其事也。”何謂從多,何謂從少?張介賓《類經·論治類》說:“從少謂一同而二異,從多謂二同而一異,必觀其事之輕重而為之增損。”總之,反治的應用需要我們對傳統的中醫哲學有深刻的領悟,對中醫臨床有足夠的經驗。

應加強對反治法的研究

目前西醫理論處於主導地位,抗生素得以廣泛應用,故當今時代被稱之為“抗生素時代”,人類與致病菌的較量,並未因抗生素的出現及大量應用而停息,自從“抗生素之父”弗萊明博士發明青黴素至今,幾十年過去了,人們驚恐地看到感染性疾病並沒有像早先預計的那樣被人類一個一個地消滅掉。新的致病菌不斷出現,“舊”的傳染病也正在死灰復燃,數百種舊的、新的或重新命名的病原菌及其不斷變化的耐藥性,對人類的健康構成了巨大而持久的威脅。再如現代腫瘤的治療,西醫手術、化療、放療三大法寶曾經大行其道,而今已逐漸陷入對抗治療的泥沼,欲罷不能,“生命不息,化療不止”的現狀,讓腫瘤治療的前景黯淡無光。所有這些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景嶽全書》指出“正治不效宜反”,反治法作為中醫獨特的治療方法,在治療思路上與西醫有很大差異,或可藉以補充西醫“對抗治療”的不足。“甚者從之”的觀念或許能為治療疾病另闢蹊徑,給患者多一個康復的機會。但令人擔憂的是,2000年來,正治法得到長足的發展,而反治法由於在理論上長期被人為地限制在一個狹隘的範圍內,臨床上難以把握,無法廣泛應用,已日趨沒落,這是中醫學的巨大損失。

為了使反治法重新得以應用,首先應加強對它的理論研究,透過多學科、多角度地分析探索,掌握它的本質,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與治療規律,如是方能為這一治法的臨床普遍應用贏得更大的空間。

10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專家上線了】平平無奇一顆痣,一聲不吭就作妖?醫生提醒:身上有痣的可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