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臨床所見,喬先生的案例並不罕見。隨著生活方式變更及老齡化的加劇,我國大腸癌發病人數較10年前增長了1倍之多,每年約37.6萬人被確診,平均每天約1000人被確診!大腸癌的發病率還在以每年4.2%的速度持續上升!而最關鍵的問題卻是腸癌早期診斷比例仍不足10%,以至於每年都有不少於19萬人因此死亡。更致命的是,腸癌好發的40歲~50歲群體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頂樑柱,他們一旦倒下,這個家庭將遭受毀滅性打擊。因此,防治一例早癌,挽救一個家庭,刻不容緩!
息肉在腸道已經惡變
但是,大腸癌又是最容易防治的
防治手段其實極其簡單,就是及時做一次腸鏡!!!
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約80%~95%的腸癌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大多數的腸息肉在三十幾歲就開始長了,40歲左右就更多了,到了五、六十歲,超過1/3的人都有。
息肉變壞一般經歷這個過程:
正常粘膜➨小息肉➨大息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癌變
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發現並及時切除,以絕後患。由於整個過程緩慢而遲滯,但是卻比較隱蔽,在息肉階段,90%以上沒有任何症狀,因此也最容易被忽視。
退一步講,即使確診時已經癌變了,但只要還是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還是非常理想的。85%-90%的Ⅰ期-Ⅱ期腸癌患者,基本上可以實現臨床治癒(3年不復發),即每10個Ⅰ期-Ⅱ期的腸癌患者,八九個都是可以治癒的。像喬先生已經徹底清除了癌組織,未來就不需要化療放療等腫瘤相關治療,不僅可以明顯減少治療費用,減輕很多痛苦,而且可以多活三十年。
腸癌的高危險因素
1.得過癌前腸息肉(腺瘤性息肉);
2.直系親屬得過結直腸癌或癌前息肉(腺瘤);
3.各種家族性遺傳性結直腸癌病史;
4.炎症性腸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
5.長期飲酒、燒烤、醃漬、熏製食品,過多攝入紅肉類、高脂肪類;
6.長期坐位工作而又缺乏運動者。
哪些人群需要特別注意
1.50歲以上人群:
一般人50歲開始可考慮進行篩查,比如結腸鏡檢查,如無異常,10年後複查。有的專家更傾向於40歲開始篩查。
2.既往有息肉的人群:
如息肉小於1釐米,數目小於2個,並且是較為低危的息肉如管狀腺瘤,則可以在內鏡切除息肉後5-10年複查。如息肉數量超過3個或者有高危息肉,則建議每3年複查腸鏡。
3.既往有炎症性腸病的人群:
在出現症狀後8-10年需要開始腸鏡篩查。
4.直系親屬相關人群:
有一個直系親屬在60歲前發現腸癌,或者2個直系親屬均有腸癌的,應在40歲或者其最年輕的直系親屬發現腸癌時年齡減去10歲時開始進行腸鏡篩查:
(比如,小王的爸爸是40歲確診的,爺爺是50歲確診,那麼,小王就要在30歲開始篩查)
腸鏡真的是目前最好的檢查手段
現在越來越提倡的早癌防治理念,已經把腸鏡篩查納入常規體檢專案。但還有很多朋友,因為對腸鏡不瞭解,以為很痛苦,不到萬不得已,儘量不做腸鏡。有的人以為沒有症狀,不需要做,還有的人是因為害羞,總之,腸鏡檢查的缺失,是大腸癌一經發現就是晚期的主要原因。因為出現症狀,往往已經不是小病了。
而且,技術在進步,現在的腸鏡和幾十年前那可好的不是一點半點。關鍵是現在還可以在靜脈麻醉下進行無痛腸鏡檢查,就像打了個盹似的就已經把檢查做完了。
息肉切除示意圖
一次腸鏡,能管多少年沒事?
是不是做一次就萬事大吉了呢?或者說把息肉切掉就永遠沒事了麼?
真不是!
因為息肉就像野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非常容易再長出來,所以,醫生還總是叮囑你要記得複查。
那一次腸鏡,到底能管多少年沒事?
在2019年世界物聯網大會—智慧健康發展峰會上,上海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李兆申院士說:如果你超過45歲還沒做腸鏡的話,年底之前你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
2017年8月,英國多家機構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了一項隨訪時間近20年的研究,研究發現,檢查大腸可以讓受試者群體在隨後的17年內腸癌發病率降低近30%。
換句話說,40歲左右做一次腸鏡,基本可以保你在5-10年內,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為最低了,但並不是100%安全。
這是因為,你如果沒有長東西,也沒有其他異常,可以5-10年再做下一次;
如果有東西,切掉後,還可能再長,還要複查,所以並非100%安全;
只要你及時複查,即使癌變了也是早癌,也能跟容易被發現,不會導致嚴重後果。
從這一點來講,一次腸鏡能保10年平安,並不為過。
如何定期複查?
臨床上通常根據結腸鏡病理檢查結果、切除完整性、腸道準備、健康狀況、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來決定,常規復查時間可參照下表:
結腸鏡複查攻略
此複查序列以複查結果無異常為前提,否則還按照相應結果重新開始,且中途一旦出現消化道症狀,應視情況由專科醫生建議是否進行相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