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病從口入,絕非虛言,而且病大多是從自家廚房、餐桌上進入身體的。前段時間的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一直讓大家對這個雞西酸湯子很是關注,據最新訊息報道雞西酸湯子中毒唯一倖存者去世,在不久前雞西酸湯子中毒致8人死亡原因確定下來了,並且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這次的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也是讓大家對於食物安全更加重視起來了,接下來大家就隨一起了解另一種致命的毒素黃麴黴。

黃麴黴素,是一種由黃麴黴和寄生麴黴轉變而來的劇毒物質

黃麴黴素,是一種由黃麴黴和寄生麴黴轉變而來的劇毒物質,一次性攝入20毫克黃麴黴素就能致命,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研究顯示,攝入1毫克的黃麴黴素就可能致癌。早在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一般的高溫烹煮方法,甚至是消毒櫃都無法消滅它,只有280°以上的高溫才能殺滅。

黃麴黴素在哪裡?

1、黃麴黴毒素很容易藏在變質的玉米中:玉米是非常好的主食之一,玉米中那珍貴的胚芽,還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衰老、對心血管健康有益的作用。但這些都是在食用健康的玉米前提下,對於已經變質的玉米。尤其是發黴的玉米,裡面就藏了黃麴黴毒素。即便你去除了有黴菌的地方,剩下的玉米也不敢保證,黃麴黴毒素的強大會感染到它們。

黃麴黴毒素很容易藏在變質的玉米中

2、黃麴黴毒素很容易藏在有異味的發酵食物中:發酵食物,經過充分的發酵處理,讓食物部分的營養物質大幅度的提升,如維生素B族的含量等等。要注意的就在於,如果你家裡的發酵食物是自己製作的,就不得不警惕了。在發酵的過程中,溼度以及生長的環境很容易符合黃麴黴毒素的條件,食用過後對健康不利。比如木耳,木耳本身是沒有毒的,但久泡之後可能會變質,產生各種細菌、真菌以及黃麴黴素。所以大家在食用黑木耳時,吃多少泡多少,最好不要泡過夜。

木耳久泡之後可能會變質

3,黃麴黴素就藏在我們日常用的砧板、筷子等餐具,以及堅果和澱粉類食物上,幾乎每家都有。一旦儲存不當,廚具洗不乾淨,再遇上潮溼、溫熱的環境,依附在上面的食物就會發生黴變,進而產生黃麴黴素。木筷子、漆筷子、木質砧板都容易出問題,大家在使用前後一定要徹底洗淨。

怎樣儲存食物,才能避免黃麴黴毒素呢?

1,研究表明從花生中分離出的黃麴黴80~90%能產生毒素,遠遠高於其它農作物。因此在連續種植花生的田地裡的花生,黃麴黴汙染率高,黃麴黴素含量高。採取輪種作物等種植技術和適當的收穫方法可降低黴菌和黴菌毒素的汙染。另外,收穫和儲運過程中儘量避免蟲咬、鼠啃、磨壓,避免玉米、花生等的表皮損傷,除去破碎的籽粒,因為這樣的籽粒往往高度汙染。

改善儲存條件,抑制黴菌生長

2,嚴格控制水分的含量: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穀中的水分不得超過14%,大豆及其餅粕、麥類、次粉、薯幹不得超過13%,棉籽餅粕、菜籽餅粕、向日葵餅粕、亞麻仁餅粕、花生仁粕、魚粉、骨粉不超過12%。

3,改善儲存條件,抑制黴菌生長:控制儲存環境溫度和溼度,封閉隔氧儲存,使用防黴包裝袋;對飼料用糧食可加防黴劑,常用作飼料防黴劑的有丙酸及其鹽類、山梨酸鹽、龍膽紫、富馬酸二甲酯等。

生活中,要怎麼做?

1、儘快丟掉黴變食物

一旦發現黴爛、長毛的食物,不管是麵包、饅頭,還是花生、堅果,有問題就趕緊扔掉。水沖洗、切除黴變部分、煮熟等方式,並不能完全100%消滅黃麴黴素,而且就算是還沒有黴變的部分也不代表沒有。

2、筷子和砧板洗完要保持乾燥,定期更換

筷子用完後一定要徹底清洗,筷子盒要儘量保持乾燥且筷子要頭朝上,此外要定期清理筷子盒,不然底部容易發黴。專家建議,筷子最好3-6個月就更換新的。使用砧板要儘量做到生熟分開,用完後要及時、徹底清洗,並且要定期更換砧板。

3、丟掉有“哈喇味”的食用油

家裡的食用油一旦出現“哈喇油”味道,就說明已經有發黴的趨勢,很可能已經產生了黃麴黴素,這時候別管還剩多少,一定要堅決扔掉。

4、多吃新鮮蔬菜

新鮮蔬菜中的葉綠素,能抑制人體對黃麴黴素的吸收,從而降低黃麴黴素中毒的風險。

多吃新鮮蔬菜

5高溫

油熱了先加鹽,做菜之前的一個小動作就能幫消除一定量的黃麴黴素。如果我們在花生油等食用油倒入鍋里加熱後,並放入少量食鹽,攪拌10~20秒,這樣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的食用油裡的黃麴黴素。食鹽對黃麴黴素的中和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黃麴黴素。

6.定期反覆清洗

黃麴黴毒素無處不在,毒性也很大,因此定期清洗還不夠,還必須反覆清洗。在清洗過後還需將發黴的物品進行暴曬,如此,使用起來才更為放心。

7.避免食用發黴食物

食物一旦發黴,請立即停止食用,並將食物吐出來。如已吞進肚中,除了漱口外,還需喝水將體內的發黴食物排出。

8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有效防治高血壓,遠離“腦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