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俗話說“學會過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人體吸收功能強盛、合成代謝旺盛,此時注意溫補飲食、養精蓄銳、休養生息等,可以很好地涵養陽氣、培補精氣,更好地迎接來年的“春生、夏長、秋收”,從而提高抗癌防癌能力。
冬至“陽生”需遵循“冬藏之道”,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負責人曹洋教授為廣大朋友支招。
圖/視覺中國
別讓風從頸後生,寒從腳底入俗話說:“風從頸後生,寒從腳底入”。頸部、後背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部位,為人體陽中之陽,應防止寒氣入侵,損傷陽氣。注意新增衣物,穿保暖厚實的衣物,佩戴圍巾等保暖之物。
而腳位於人體最下部,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三條陰經都彙集於此,但同時也是陽氣最不易到達的地方,陽虛體質的人常有腳部發涼的症狀,在冬季更為明顯。可在入睡前用40℃-45℃的熱水或加入溫熱的中藥泡腳,促進血液迴圈,起到祛寒保暖,鼓舞陽氣,引熱下行的作用,尤其適合陽虛之人。
早睡晚起,動中求靜冬季夜長晝短,寒氣重,早睡晚起可以避寒就溫,收斂陽氣。建議晚上最好在22:00之前臥床休息,早上太陽昇起後再起床活動。
“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但冬季運動要合理,不可過度運動耗散陽氣,應少動多靜、循序漸進。早晨氣溫低,寒性收引,血管易收縮,氣血執行不暢而使原有疾病復發或加重,特別是患有呼吸道、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此時,可選擇傍晚進行鍛鍊活動,靜坐、散步、慢跑、八段錦都是不錯的選擇,使身體微微有汗,氣血靜而不止,調和臟腑陰陽,起到抗癌防癌的效果。
圖/視覺中國
以腎為本,溫補適宜“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季對應人體的腎臟,腎陽則是人體陽氣之本,對臟腑起到溫煦、生化之效;若腎陽不足,就會出現精神疲憊、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頻數等症狀。腎既要維持足夠的熱量支出,又要為來年儲存一定的能量,此時養腎至關重要。
飲食上,宜多食溫陽補腎、高熱量、高營養的食物,以補充人體的陽氣,增加能量禦寒,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比如羊肉、鴨肉、大豆、紅薯、木耳等。
此外,還需要注意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不吃太過辛辣油膩刺激之物,否則易生陽動火,導致內熱積聚,鬱熱上衝。
小兒內臟嬌嫩、易虛易實,飲食又往往不知節制,損傷脾胃,此時進補以健脾胃為主,可食茯苓、大棗、薏苡仁、山藥等;青年學生日夜讀書,往往睡眠不足,易導致心脾或心腎虛,則可選用蓮子、首烏、大棗等;中年人常熬夜加班,則以補益氣血為主,龍眼肉、黃芪、當歸較為合適;老年人則體質較弱,容易誘發疾病,可選用杜仲、首烏等。
腫瘤患者如需進補特別是藥補,應在有經驗的中醫師指導下,根據個人的體質差異、辨證施補,才能“有的放矢”,達到預期的療效;其次,脾胃功能較弱的人要慢補,忌急補、過補;再次,萬物皆有陰陽,陰陽相互依存,對立統一,冬日進補並不是一味大溫大補,以防過補生火,而應該是“陽中求陰,陰中求陽”,陰陽並重,而根據身體略有偏向;最後,進補也有時效,不可補益太過。
圖/視覺中國
冬令需“藏”,靜謐養神冬季要保持精神寧靜安謐,靜神少慮,節制喜怒,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因七情傷身。如若壓力太大或情緒低落,可出門曬曬太陽、聽聽音樂、看看書、散散步,學會控制情緒,調節心態。
冬季養生食療方1.砂仁魚肚肉末羹
組成:砂仁6克,魚肚50克,豬瘦肉150克。
用法:砂仁打碎紗布包裹備用,魚肚浸軟切細絲,豬瘦肉剁細末。先用清水適量文火燉魚肚至大部分溶化,再放入砂仁、肉末煮半小時,去砂仁,和鹽調味溫服。
功效:和胃健脾,補虛養血。
適用人群:疲倦納呆、胃脘脹悶、頭暈消瘦,屬脾胃虛弱、氣血兩虛者。
2.板栗烏雞湯
組成:烏雞500克,板栗200克,山藥50克,紅棗5枚,枸杞15克,生薑3片。
用法:烏雞宰殺後去毛去內臟洗淨,切成大塊;板栗剝殼去皮,將紅棗、枸杞洗淨後與其它材料一同放入湯煲中,加足量水,大火煮開後,小火慢煮約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腎益精,健脾養血。
適用人群:面色蒼白、四肢不溫、腰膝痠軟、大便溏洩,屬脾腎兩虛、精血不足者。
3.首烏紅棗桂圓粥
組成:何首烏30克,紅棗5枚,桂圓肉15克,白米100克,冰糖適量。
用法:以上所有材料洗淨後,紅棗去核備用;鍋中加入適量水,加入何首烏,中火煮1小時,濾出湯汁,去掉藥渣。將首烏藥汁倒回鍋中,把其餘材料加入,再加適量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約45分鐘,適時攪拌,最後加入冰糖續煮5分鐘即可。
功效:益肝腎,補氣血,黑鬚發,養容顏。
適用人群:面色萎黃、脫髮白髮、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屬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