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一病,現代醫學認為,因長期過量攝入嘌呤食物,導致尿酸堆積沉澱,故而發病。治療手段採用消炎、鎮痛或激素類藥物控制。甚至需要畢生服藥。
中醫認為,飲食偏好是導致誘發此病的誘因,非根本原因。“打鐵還需自身硬”。同樣吃一頓火鍋,身體基礎差的人群,就會發作。男性患者,三十有五,初來診室,步態跛行,形體敦壯(見此情形,才能感受金匱歷節篇“魁羸”二字如此貼切)。主訴近幾年腳踝、雙膝反覆發作酸脹疼痛,區域性紅腫。西醫檢查診斷為痛風。一直服用西藥控制。近一兩年幹外賣行當,風雨無阻,發作頻繁,每逢感冒必然發作、加劇。因多日疼痛,食慾一般,平素胃口佳,怕熱出汗。舌苔白厚膩,舌質暗,有齒痕,脈濡數有力,尺部不足。
而且每遇感冒加重。則知太陽層風寒表邪長期不解,逐年疊加,深入筋骨,遇風寒則相感而發。常年在外,飲食不節,肝膽脾胃代謝負擔加劇,苔白膩,可見中焦寒溼盤踞。且人到中年,肝腎虧虛,尺部空乏,陽虛而生內寒,同氣相求相感,自體已抗邪無力,故近年來發作頻繁。
方用必解太陽,透轉太陰少陰寒邪。同時溫補脾腎,身體內部長久瘀滯,必有鬱熱在肝膽、筋骨,加以清熱祛溼。加強肝膽腸胃的代謝(肝主筋、脾主四肢)。痛在下肢關節,加引經藥,直達病處。同時佐以化瘀通絡。虛為本,溼熱雍滯經絡、筋骨為標。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調理近倆三個月,其發病頻率、疼痛程度均大大降低。以前每遇風寒,感冒後,都需要點滴多日才可恢復。現一倆日即可恢復。病雖未徹底治癒,基本可見體質改善,病情減輕。若繼續調養,加之飲食調節,不吃外賣劣質油類,飲食清淡。後期恢復有望。
如今多數中醫思維已逐漸西化,見疼痛就是通絡止痛類中藥;見流血就是止血中藥,見痰多就是化痰中藥;見腫瘤就是解毒類中藥.....古典中醫的思維,考慮的是“攻”“補”“通”三方面的問題。痛風主要關乎肝、脾、腎三個系統的代謝問題。一方面需要補益、扶正,讓肝脾腎自身恢復比較高水平的代謝能力。
另一方面就要加強排洩身體多年累積的垃圾毒素。中醫術語稱之為“溼熱”“水溼痰飲”“宿便”。同時,還要疏通各臟腑系統的代謝渠道,使之通暢。
人體代謝渠道,無非就是發汗、利小便、通大便。此三者,任何層面的代謝不暢,都會慢慢累積,最終讓人發病。若僅以藥物鎮痛,終究到達身體不能承受之極限,將是一場大病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