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每個季節養生要點都不一樣,而冬季養腎就是其中之一。

中醫常言,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能,所以腎氣充盈,則精力充沛,筋骨強健,步履輕快,神思敏捷,腎氣虧損則陽氣虛弱,腰膝痠軟,易感風寒,生疾病等。冬季腎臟機能正常,可調節肌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引發疾病。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也是進補最好的季節。

而腎虛病症又有陰虛、陽虛之分,對人體各個臟腑起滋補、潤澤作用的稱之為腎陰。對各個臟腑活動起溫煦、推動作用的稱之為腎陽。補腎應當針對腎陰、腎陽虛衰的不同,採用對症的相應方法進行。

那麼在冬季針對不同腎虛情況應該如何去調理?

腎陰虛指的是腎臟陰液不足之證,又稱腎水不足或真陰不足。由於腎陰虧損,失於滋養,虛熱內生所表現的證候,中醫臨床稱之為腎陰虛證。常見的症狀有頭暈耳鳴,精洩夢遺、經少經閉,五心煩熱等。

食療方法有1、豬腎炒黑木耳(即補腎又強身健體:適合脾腎虛弱引起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乏力倦怠等。)2、豬骨蟲草湯(即補腎又強壯骨骼:適合因腎陽虛損引起的下肢無力,腰膝痠軟,手足不溫,頭暈目眩等症狀。)愈可海參配合豬蹄筋吃用。海參具有滋陰補腎精的作用,配合豬蹄筋更能增強滋養腎精、補腎陰之力。

除了食療法外,也可以透過穴位調理。常按揉太溪穴,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腧穴和原穴,腧穴就是本經經氣彙集之地。原穴就是腎臟的原氣居住的地方,太溪穴合二為一,是腎經經氣最旺的穴位。冬季可以按揉此穴位,每天每穴位5分鐘足以,晚上九點到十一點為佳。

腎陽虛是由於腎陽虛衰,溫煦失職,氣化失權所表現的一類虛寒證候,稱為腎陽虛證。多由素體陽虛、年老腎虧、久病傷腎以及勞累過度等因素引起。常見的症狀有面色白、舌淡胖苔白、小便頻數等。腎陽虛者,可平時吃溫陽驅祛寒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每天早飯前晚飯後按揉合谷穴3分鐘,能很好地提高衛陽的功能。

冬天養好腎,春季陽氣才好起來!

9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肺癌手術後,5年不復發,就意味著安全了?聽聽醫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