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慢性腎臟病是導致尿毒症的一大疾病因素,也是未來導致尿毒症人群多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慢性腎病的治療重點,不僅是維持病情長久穩定,最終目的就是延緩、預防腎衰竭的發生。

臨床上接觸過很多腎病患者,一提到腎衰竭、尿毒症就發憷,生怕被“盯上”了。

那麼,多數腎病型別發展到尿毒症究竟有多高?

以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資料並不是非常悲觀,腎病發展到尿毒症的機率約為1%。而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慢性腎臟病知識的普及,更多人開始重視對腎病的防治,多數人發現時仍處於早期,這給了治療更大的空間,尿毒症風險也更低。

即使已經明確發生腎病,存在腎功能損失的患者,發生尿毒症的風險大多是可控的。

符合3個條件的患者,更加幸運:早期症狀比較急比較兇,反倒好治

有些腎病往往來勢洶洶,讓人難以招架。但有些情況屬於急性發作,往往來得快去得快。

症狀急有時候不一定是壞事,相比於一些“悄悄”進展的腎病型別更有利於針對性治療。

不同型別腎病症狀如下:

多數腎病綜合徵早期出現嚴重水腫、大量蛋白尿的情況,透過聯合激素、利尿劑等方案治療,多數可以在2周後起到控制作用,症狀有所減輕,如果早期腎功能沒有明顯損害,往往可以長期維持穩定。

還有急性腎損傷導致的少尿或無尿的情況,看起來比較嚴重,但急性因素往往是可祛除。比如藥物因素、急性感染等等,得到控制後,尿量也會逐漸恢復。

腎友們一點要注意有症狀及時診治,不要耽誤時間,如果等病情加重了,尿毒症風險一樣會升高。

多數原發性腎病,尿毒症風險也不高

多數原發性腎病的發展比較緩慢,早期沒有明顯肌酐升高,僅有尿蛋白、尿潛血、輕度水腫的情況,及時進行免疫治療得到控制後,病情趨於穩定,基本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只需要定期複查就可以。

即使出現進展,也是腎功能惡化速度非常緩慢,肌酐升高速度也在可控範圍內。舉個例子:慢性腎小球腎炎型別腎,屬於原發性腎病中最“穩定”的一類腎病。如果沒有急性因素,往往數十年不會腎衰竭。

相比於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等這些繼發性腎病而言,影響因素較小,進展也較慢,因此尿毒症風險更低。

血壓及尿蛋白水平持續穩定的腎病

多數腎病早期並不嚴重,病理型別也不差,發展到尿毒症的階段往往是腎功能不全階段以後。而加快腎功能惡化的因素中,高血壓與尿蛋白是典型的兩大症狀。早中期這兩項指標維持穩定的腎病,尿毒症風險更低。

針對同時存在這兩症狀的腎病,可以用血管緊張素類抑制劑或轉氨酶抑制劑類降壓藥,可同時起到降低血壓、尿蛋白水平,延緩腎功能進展的目的。部分頑固性高血壓患者(本身有長期高血壓病史),可以聯合鈣拮抗劑或利尿劑類降壓藥,控制血壓水平。

同時注意配合低鹽、優質低蛋白的飲食管理,更有助於減輕腎臟負擔,長期維持血壓、尿蛋白的穩定,降低復發風險,腎病預後結果也不會太差。

一般要求血壓維持在130/80以下,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g以下對腎功能進展影響最小。

8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思考,快與慢》關於減肥的思維誤區,你中招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