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大虎耳草

全年可採。

生於海拔800-3800m的陰溼崖壁或林下溪畔。

分佈於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別名巖耳巴、心葉蒙自虎耳草、蒙自虎耳草、紅巖草、反背紅、小反背紅。

【原形態】

卵心葉虎耳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40cm。莖單一,被褐色腺毛。基生葉近簇生;柄長5-15cm,肉質,疏生白色長毛;葉片通常卵形,稀闊卵形至腎形,長1.2-10cm,寬1-8.4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心形,與葉柄連結處具芽,邊緣具波狀粗齒和腺睫毛,兩面被糙腺毛和斑點;

莖上葉互生,1-4枚;披針形至卵形,長2.5-5mm,寬約1.1mm,背面和邊緣具腺毛,單脈。聚傘花序圓錐狀;長13-22cm,具12-30朵花;花序被腺毛,花兩側對生;花兩性;萼片5裂,基部與子房下部連合;花冠5瓣,其3枚較短,一枚較長,長3.3-17.5mm,另一枚最長,長12.6-29.3mm,全緣,白色;雄蕊10,花絲棒狀;子房2室,近上位,由2個心皮構成,基部連合,上部近分離。

蒴果,先端具2喙。種子多數。花、果期5-10月。

性味功效

《中藥大辭典》

微苦辛,寒。

清熱解毒,祛風解表。治風丹,疔瘡。

治風丹:大虎耳草五錢,煨水服;另取少量搗絨擦患處。

治疔瘡:大虎耳草適量,搗絨,包敷患處。

《中華本草》

微苦、辛;寒;小毒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主麻疹,高熱,咳嗽,中耳炎,支氣管炎,咯血,吐血,面板過敏,月經不調,腮腺炎,乳腺炎,無名腫毒,毒蛇咬傷,面板潰瘍,溼疹,燙火傷

歸心;肺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搗敷;或搗汁滴耳

10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治療熱結津虧便秘—增液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