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我國傳統有從冬至開始“數九”的習俗,即從冬至日算起,每九日為一段落。
冬至這一日為“一九”的頭一天,直至“九九”數盡共八十一日(其中三九最冷),寒冷方算告結束。
所謂“冬至一陽生”,是指此時人體生髮的陽氣還是微弱的小火苗,極易因感受風寒而熄滅,寒甚傷陽每多導致疾病發生並遲遲難愈。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曠惠桃教授介紹:保暖禦寒乃冬至養生第一要務,需要注意隨時添衣物,做到避“三冷”,保“三暖”。
避“三冷”避冷風
冬至時節不時有寒流侵襲,寒邪易致人體氣血執行不暢,從而誘發中風、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時保暖,以防疾病發作。
避冷水
冷水浴能提高人體對寒冷的快速適應力,但有些人不適合冷水浴。
例如高血壓患者的面板一接觸冷水,就會引起體內血管急劇收縮,使本來就高的血壓更高;
關節炎患者的神經受寒涼刺激後,病痛會更加劇烈;
另外,一些容易過敏的人群也不宜進行冷水浴,否則其過敏反應會更加強烈。
避生冷飲食
生冷飲食會損傷脾胃的陽氣。
生冷食物容易刺激到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縮,輕則引起食慾不振,重則還可能會導致嘔吐、抵抗力降低等,大量食用還可能導致急性胃炎的發生。
保“三暖”頭暖
“頭為諸陽之會”,而體內陽氣最容易從頭部散發掉,氣溫越低,從頭部散發的陽氣越多。
寒冬時節,如果不重視頭部保暖,讓頭部經常暴露在寒冷氣候中,“寒性收引”,會使頭部血管收縮,全身肌肉緊張,易引發頭痛、身痛、神經痛、感冒、鼻炎、腸胃不適甚至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等。
建議中老年人和小孩外出時最好戴一頂合適的帽子,以防風寒侵襲。
背暖
中醫認為,“背為陽”,總督人體一身的陽氣。
風寒從背部經絡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失衡,人體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可誘發多種疾病。
而人體背部與經絡內臟相連,若受到風寒襲擊後,很容易引起胃脘疼痛、肺炎咳喘、腰痠背疼、頸椎、腰椎病復發甚至誘發心臟病、心肌梗死等重症。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宜加穿一件貼身的保暖背心以保背部溫暖,另外中午儘量曬曬太陽,對暖背也很有益處。
足暖
俗語說“寒從腳起”。
現代醫學認為,雙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不足,長時間下垂,血液迴圈不暢,足部容易發冷;
此外由於腳部皮下脂肪層薄,保溫能力弱,而且許多穴位與人的內臟相對應,腳部受涼就會引起許多臟腑不適。
而天寒地凍時,寒溼之氣極易會從腳部直逼體內,引起人體呼吸道毛細管收縮,纖毛活動緩慢,容易誘發感冒、風溼病以及心腦血管等疾病,女性則易發痛經、寒性關節痛等。
所以寒冬季節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鞋襪溫暖乾燥,並多做腳部鍛鍊和暖足。
暖足方法
踮腳運動
雙腳併攏站直,踮起腳後跟,腳掌、腳趾著地,以較快的速度和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鐘左右。注意循序漸進,以不疲勞為度。
蘇梗桂枝生薑湯泡腳
紫蘇梗、桂枝各30克,生薑10克,加水半盆煮開5分鐘,趁熱泡腳、泡手25--30分鐘,有散寒除溼,溫通經絡作用。
擦乾後用雙手手掌對準雙腳腳心湧泉等穴進行按、揉、拍、打約5分鐘,這樣保健作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