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 CT,並接受過 CT 檢查。CT 檢查是臨床中最常見的輔助檢查方式之一,為醫生診斷病情、檢測病情發展提供了準確依據。那麼接下我們對需要進行 CT 檢查的 8 大部位疾病進行介紹。

那麼在身體哪些地方出現問題時,需要進行 CT 檢查呢?

顱內病變。顱腦外傷、腦梗塞、腦腫瘤、腦出血等等是常見顱內病變疾病,腦部 CT 檢查是大多數人在出現腦部問題時所進行的一項檢查,對於診斷顱腦疾病有著重要意義。相對於身體軟組織而言,CT 對硬組織的顯像更好,可確保顱腦檢查的效果。經腦部 CT 醫生能夠清除、直觀的看到腦內裂傷、血腫、骨折、異物等,而且比其它任何方法都要敏感。在腦腫瘤的診斷中 CT可明確顯示腫瘤的數目、病理位置、腫瘤大小、輪廓密度、是否存在瘤內出血等等,且 CT 對腦腫瘤擴散定性診斷的準確率高達 70%。此外 CT 檢查作為一種非侵入式檢查,可清楚的顯示顱腦不同橫斷面的解剖關係和具體的腦組織結構,該檢查方式具有操作簡便、可獲得、安全性高的特點。

心血管疾病。CT 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中應用廣泛,且隨著 CT 技術的不斷髮展,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準確率大大提高。例如超高速 CT,單層掃描的時間僅僅只有 50 至 100ms,患者一次屏氣便可完成掃描。多排螺旋 CT 可在一次掃描過程中獲得多層影象,64 排 CT 可在 5 個心動週期完成心臟掃描。在其他檢查方式中,難以獲得心血管疾病患者清晰的冠狀動脈影像,難以為醫生的診斷提供準確依據。進行 MDCT 檢查,即使動脈被遮蓋,也可透過其軟體功能對心臟、冠狀動脈的影象進行重建,且該項 CT 檢查解析度高、影象質量好,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胸部病變。CT 能夠清晰顯示肺部、心後區、脊椎旁溝和中間支氣管等部位的病灶,醫生可直觀看到病灶的輪廓、大小、形狀、密度等等。在病灶小於 2 至 3mm 時,普通 X 線檢查的檢出率較低,CT 檢查對對胸膜病變敏感性較高,能夠明確胸腔積液、淋巴結、腫瘤性病變,即使是微小病灶也能夠清晰顯示。

腹部器官。人體腹腔內包括肝臟、膽囊、脾臟、胰腺、腎臟器官,CT 檢查對實質性器官的靈敏度較高,可清晰顯示腫瘤、感染的狀況,為腫瘤分期提供準確依據。對外科手術的治療方案及術式的選擇提供準確依據,有利於促進治療效果。

盆腔臟器。盆腔臟器的檢查以下腹部 CT 為主,下腹部 CT 主要對膀胱、闌尾、腸管,卵巢、子宮、前列腺、精囊等器官的病變情況進行檢查。 相對於上腹部 CT 而言,下腹部 CT 對腸道的靈敏度較低,微小的腫瘤、息肉往往會被腸道皺褶的遮擋,可能出現漏診。若患者接受過腹腔手術則對檢查結果的影響更大。

骨與關節病變。X 線難以清晰顯示骨與關節中的細小病變,難以瞭解骨折患者細碎骨片的狀況和骨碎片的異位狀況。CT 檢查解決了這一難題,CT 檢查不但適應於結構複雜的骨關節,還能清晰顯示小微病變,確定骨碎片的移位狀況。石膏對 CT 檢查無影響,醫生操作較為簡便,且患者也無需頻繁改變體位。CT 能夠清晰顯示骨關節的連續性,有利於在治療過程中觀察關節的癒合狀況。

脊柱病變。傳統 X 線檢查難以客觀反映脊柱病變的心態,透過檢查CT ,醫生能夠更直觀地瞭解到患者的椎管內是否存在骨、變形、狹窄等狀況。螺旋 CT 支援三維重建技術,可立體顯示脊柱的病變狀況,醫生能夠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為手術方案提供詳細的資料。

肝臟病變。CT 檢查能夠清晰顯示肝癌的輪廓、形狀、邊界,還可詳細瞭解癌細胞的轉移狀況。肝硬化是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該疾病致死率較高,在疾病初期,患者肝臟代償功能較強無明顯症狀,為此不能引起重視,隨著疾病發展則會有癌變風險,在早期進行準確診斷可控制疾病進展,提高治癒率。CT 檢查對早期肝硬化的診斷靈敏度較高,有利於醫生對肝硬化的進行診斷,並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13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劉懿博士說肺癌(一六八一)昨晚十一點肺癌諮詢電話,今剛接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