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吃飯易得胃病
長久一個人吃飯容易吃得單一,營養跟不上,還會影響情緒,導致消化不好,易得胃病。
吃得太單一,營養跟不上
一個人吃飯,食物比較單一,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每人每天至少應該吃夠12種食物,每週至少25種。
而這個要求對於單獨一個人吃飯來說,炒一兩個菜就夠了,食材種類不可能太多,所以要達到這個數字有點難。除非和朋友或者家人一起進餐,這樣就可以多做幾盤菜,一起分享,吃到更多種類的食物。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一個人的時候,就會“變懶”,吃飯經常就是湊合,可能隨便吃一些泡麵或者其他沒什麼營養的食物填飽肚子就行,久而久之,對人體的健康是很不利的。
吃得不開心容易患胃病
一個人在家吃飯還好,如果是到餐館裡,真的會有點尷尬,別人會認為你這個人朋友少,不好相處。
所以,很多人在只有一個人吃飯的情況下,都選擇速戰速決的快餐,吃完趕緊走掉。
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比較尷尬,情緒很容易受影響,尤其當一個人情緒緊張時,胃腸的血管會加劇收縮,阻礙其活動,並抑制消化液的分泌,經常這樣的話,是很容易得胃病的。
一個人吃飯的時候,往往要乾點別的,否則太無聊,很多人就選擇了看手機或者電視,而這樣是不利於消化的,她解釋食物的“消化”過程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如果邊看電視或者手機邊吃,注意力不在吃飯上,部分血液流向大腦,導致腸胃供血不足,容易影響消化。
另外,吃飯本身就是一種放鬆的行為,看手機或想其他事情時,就不能體會到美食帶來的快樂了。
吃得太寂寞,壓力難釋放
在吃飯時適當的交談,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興趣,交換彼此的資訊,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時也是充分展現自己的一個良好的機會。
現在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了,工作都比較忙,在工作中難免都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吃午飯的時候和同事交流交流,這樣很有利於舒放心情,減減壓。這不僅對身心健康有好處,同時還有助於讓我們保持一種比較良好的工作狀態。
此外,現在網路很方便,我們吃飯時不妨和父母視訊聊聊天,不僅解決了我們無聊的問題,同時還能緩解他們的孤獨感。
有些人不適合喝粥養胃
胃病講究“三分治七分養”,不少胃病患者覺得喝下粥後胃暖暖的,很舒服,便每天喝、頓頓喝,認為很養胃。這種觀點有點片面,如果長期喝粥,不注意飲食搭配,容易導致營養攝入不足。而且,如果粥未經咀嚼就吞下,沒有被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初步消化,過多的水分攝入稀釋了胃液,還會使胃容量增大,一定程度上加重胃部負擔。胃食管反流患者要避免吃甜食,以免症狀加重。同時,一次性進食大量食物也可使胃酸分泌過多,延長胃排空時間,使反流更易發生,因此胃食管反流患者不宜喝甜粥。胃酸過多的人可以吃些軟爛的麵條、饅頭、包子、花捲等發麵食物,有助中和胃酸,減少胃病發作機率。如果特別想喝粥,最好不要加大黃米、糯米等黏性食材,以免增加不適。
“胃痛”並不都是胃病
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胃病成了常發病,很多人認為胃部疼痛就是胃病所致。殊不知,除了胃及十二指腸外,膽囊、胰腺、肝左葉、膽總管以及心臟等器官因為都緊貼或鄰近心窩部,這些臟器出現病變同樣都可引起“胃痛”,如果不加以鑑別,都當作胃病治療,就會貽誤病情。其中有不少是可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一旦失去搶救時機,其後果可想而知。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疾病。
膽石症
由於膽石的刺激,膽囊及膽管都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症。多有心窩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規則隱痛及不適感,有時還可出現上腹部飽脹、噯氣症狀。這些症狀都酷似“胃病”。同時,患者的病情常會因飲食不當或進食油膩食物而加重,因此許多膽石症患者都長期認為自己有胃病。
胰腺疾病
急性胰腺炎初期也表現為中上腹疼痛,持續性加劇,伴有噁心嘔吐,有些患者疼痛放射到腰背部。症狀此時很像胃痛,但疼痛持續時間較長,並且有陣發性加劇趨勢。對這樣的患者,要認真查體和檢查。如急查血常規,血、尿澱粉酶,肝膽胰腺超音波,腹部CT,儘早排除胰腺炎。腹痛或上腹飽脹不適亦是胰腺癌的首發症狀,對因腹痛、黃疸、上腹部不適、消化不適、消瘦、噁心、嘔吐、腹瀉或突發糖尿病等原因就診的患者,應考慮到胰腺癌的可能。
肝膽系統腫瘤
肝膽系統惡性腫瘤,如肝癌(尤以左葉肝癌多見)、膽囊癌及膽總管癌等,都可表現為“胃痛”,並出現上腹部飽脹、乏力、納差、黃疸等症狀或體徵,極易被誤診為胃病而失去早期診斷和治療機會。
急性闌尾炎
典型的急性闌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臍周疼痛,數小時後腹痛轉移並固定於右下腹。早期階段為一種內臟神經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臍周疼痛範圍較彌散,常不能確切定位。當炎症波及漿膜層和壁腹膜時,疼痛即固定於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臍周痛即減輕或消失。因此,無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疼痛史並不能除外急性闌尾炎。單純性闌尾炎常呈陣發性或持續性脹痛和鈍痛,持續性劇痛往往提示為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持續劇痛波及中下腹或兩側下腹,常為闌尾壞疽穿孔的徵象。有時闌尾壞疽穿孔,腹痛反而有所緩解,但這種疼痛緩解的現象是暫時的,且其他伴隨的症狀和體徵並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劇。
膽道蛔蟲症
腹痛常為突然發作的劍突下鑽頂樣劇烈絞痛,患者面色蒼白、坐臥不寧、大汗淋漓、彎腰捧腹、哭喊不止、十分痛苦,腹部絞痛時可向右肩背部放散,但也可突然緩解。腹痛多為陣發性、間歇發作,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疼痛過後,可如常人,也可精神萎靡。這種症狀是膽道蛔蟲病的特點,有助於診斷。
頸胃綜合徵
當頸椎發生骨質增生時,增生的骨刺、退化的椎間盤以及變得狹窄的椎間隙,對頸部分佈極其豐富的交感神經會產生不良刺激。這些強烈的劣性刺激訊號,通過進入顱內的交感神經網路,傳入下丘腦自主神經中樞,再沿著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向下傳到內臟的血管,並使胃出現兩種不同的症狀:當交感神經興奮時,胃腸分泌和蠕動受到抑制,出現口乾舌燥,不思飲食,腹脹不適,打嗝噯氣,上腹隱痛甚至噁心、嘔吐等一系列症狀;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時,就會出現食慾增強、灼熱燒心、反酸噯氣,飢餓時疼痛、進食後緩解等類似潰瘍病的症狀。
心肌梗死
老年人心梗時不一定都會有心前區絞痛,可僅訴“胃痛”或心窩部不適,並伴有噁心、嘔吐。有些患者會強烈要求做胃鏡檢查,如果不加鑑別,盲目按胃病處理,很容易導致診斷延誤甚至發生意外。
心理障礙
精神壓力、負性情緒對消化系統功能有不良影響。幾乎人人都有過這方面的體驗,如情緒不佳時,出現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或不適,是很常見的事。這種負性情緒如果不能及時消除,日久便易導致消化性潰瘍。因而在臨床上,多數有心理障礙的患者,最終都會有胃痛等消化系統問題。
五種飲食習慣導致胃病
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患胃病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趨於年輕化。無論是哪行哪業,以下幾種飲食習慣更易導致胃病:1.麻辣燙、辣子雞、變態辣,無辣不歡;2.晚上把酒言歡,吃飽喝足才算;3.懶得吃早餐,早餐午餐是一頓飯;4.飯後就健身;5.吃不撐不算吃過飯。如果有以上習慣,趕快糾正。
秋季把養胃護胃進行到底
飲食有節
嵇康《養生論》說:“飲食不節,以生百病。”隨著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大魚大肉等美味佳餚吃得太多,會加重胃腸負擔,出現腸胃飽滿,使人感到腹中悶脹症狀,體內的“真氣”不能暢通地執行,所以日常儘量要少吃,一般以七、八分飽為宜。吃飯過程也要細嚼慢嚥,一方面可以充分咀嚼,減輕胃腸負擔,也可以使食物更好的消化吸收。
飲食規律
飲食要有規律,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食之有時,脾胃適應了這種進食規律,用餐時便會為消化食物做好準備。這樣才可以保證消化、吸收正常地進行。
由於秋季多燥,飲食應以滋陰潤燥為主,可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益胃生津之品。食物品種也儘量不要太雜,少吃辛辣。
此外,胃若有不適,要及早處理。“冰凍三尺,非一日寒”,胃病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如胃潰瘍到胃穿孔,病情要經歷好幾年的時間。因此,胃有不適,隱痛等出現時要格外留神,應及時就診。如確診是胃潰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些抗潰瘍的藥物,早期的可以很快痊癒,部分有的可能會出現惡性腫瘤。
做好保暖措施
胃喜暖怕冷,喜潤惡燥,秋季天氣涼爽,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平常要注意胃部保暖。晚上可用熱水袋或溫熱貼貼敷臍部,具有溫陽散寒作用。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
35℃~40℃溫水護胃養腸道
35℃~40℃的溫水,是胃腸道感覺最舒服的溫度。
俗話說“十胃九病”,胃作為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非常容易得病的,必須小心呵護。晨起喝杯溫開水,能幫腸胃道“減負”。而且,溫開水能幫助緩解便祕,降低腦血栓、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還能幫助吸收早餐中的營養。因此,清晨起床後,一定記得喝1—2杯(200—400毫升)的溫開水。
養護腸胃,不建議喝太熱或太涼的水,過燙的液體進入食道,會破壞食道黏膜和刺激黏膜增生,誘發食道癌,這已是醫學界的定論。而攝入冷飲會使胃腸黏膜突然遇冷而使原來開放的毛細血管收縮,使平滑肌痙攣,可以引起胃腸不適或絞痛甚至是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