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指心臟結構或功能受損,導致心臟泵血功能下降,不能為外周各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供。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較多,常見的病因主要有: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引起心肌器質性損害,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從而導致心臟泵血功能減弱;②主動脈瓣狹窄、肺動脈瓣狹窄等疾病使血液射出受阻,增加心臟收縮時的壓力負荷,導致心力衰竭;③心臟瓣膜關閉不全等疾病,在心臟舒張時血液反流入心室,增加心臟的容量負荷,從而導致心力衰竭;④貧血、甲亢等疾病使迴圈系統長期處於高動力狀態,也可誘發心力衰竭。其中,高血壓通過增加心臟收縮時的壓力負荷,引起左心室肥厚,並逐漸進展為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治療的重點是延緩心功能的進行性下降,需要長期使用ACEI、β受體阻滯劑、螺內酯等藥物,這三種藥物也被稱為治療心力衰竭的“黃金三角”,可延緩心力衰竭的進展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黃金三角的這三位成員同時具有降血壓的作用:①ACEI通過阻斷血管緊張素II的生成,一是可直接舒張血管,二是可減少醛固酮釋放,減輕醛固酮所致血容量增加,從而可降低血壓,常用的藥物有依那普利、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②β受體阻滯劑通過抑制交感神經活性,可減慢心率、減弱心肌收縮力,從而降低血壓;③螺內酯是保鉀利尿劑,通過利尿可減少血容量,從而降低血壓。
需要注意的是:黃金三角的藥物一般從小劑量開始給藥,原則上應定期倍增劑量,直至各類藥物的目標劑量或合適劑量,合適劑量一旦確定應維持終生,才能有效延緩心力衰竭的進展。比如ACEI中的貝那普利起始劑量一般為2.5-5mg,治療過程中應每兩週倍增一次劑量,在能耐受應逐漸遞增至10-20mg;如琥珀酸美託洛爾起始劑量一般為11.875-23.750mg,治療過程中應逐漸遞增為190mg。這些藥物一旦達到合適劑量,不能擅自停用,否則可能會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治療過程中隨著用量的增加,降壓作用也逐漸增強,血壓可逐漸降至目標值,但應注意監測血壓並警惕低血壓的發生。
雖然治療心力衰竭的“黃金三角”具有良好的降壓作用,但部分患者依然不能將血壓控制在合理範圍,此時可按需加用其它具有降壓作用的藥物:①利尿劑,黃金三角中的螺內酯屬於利尿劑,但螺內酯具有留鉀作用,可能會升高血鉀,此時可聯用呋塞米、氫氯噻嗪等利尿藥物,這些藥物利尿降壓的同時可促進鉀離子排洩,可減輕螺內酯引起的血鉀升高,還可通過減輕心臟容量負荷,減輕心臟負擔,有利於降血壓以及心力衰竭的治療;②鈣通道阻滯劑,這類藥物通過拮抗鈣離子內流,擴張外周小動脈,從而降低血壓,建議選用氨氯地平、非洛地平,降壓相對平緩,不易因快速降壓引起不良反應,與其它藥物聯用可取得較好的降壓療效。
那麼,心力衰竭合併高血壓的患者,血壓控制在多少合適呢?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為140/90mmHg以下,這一目標值也適用於心力衰竭患者。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將血壓控制在更低水平,更有利於延緩心力衰竭的進展,推薦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對於尚未發生心臟改變的高血壓患者,相比於140/90mmHg,將血壓控制在120/80mmHg以下可進一步降低心力衰竭的發生風險,同時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風險;如果已經發生了左心室肥厚,相比於140/90mmHg,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延緩進展為心力衰竭。
綜上,心力衰竭合併高血壓的患者,治療心力衰竭使用的ACEI、β受體阻滯劑、螺內酯等藥物本身具有降血壓的作用;若這三種藥物已達合適劑量,血壓控制依然欠佳,可聯用呋塞米、氫氯噻嗪等利尿劑,必要時可聯用鈣通道阻滯劑中的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藥物,推薦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