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人體有五臟六腑,五臟為心、肝、脾、肺、腎,而六腑為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
五臟:《黃帝內經》有云“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這裡五藏即為五臟,五臟是用來藏精神、血氣、魂魄的,他們擁有“藏而不瀉”的特性,瀉為輸瀉,意為五臟只負責藏精,而不負責精氣的輸瀉,好比是一個藏有無形精氣的倉庫,人們通過六腑的傳導運化,將消化吸收的食物精華儲藏到這個倉庫中。
六腑:《黃帝內經》中說六腑“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化水谷”即消化吸收有形食物,可以讓津液執行起來,進行分泌和吸收,與五臟相對的,六腑一個很重要的特性是“瀉而不藏”,六腑就像是一條傳導有形食物的流水線,只負責輸瀉,不負責儲藏。但不藏並非絕對不藏,而是不可久藏。
正是有了五臟六腑的合作分工,身體才能發揮正常機能,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膽居六腑之首,故而先看看膽。
膽——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膽的功能有二,一是貯藏並排洩膽汁;二是主決斷。
膽貯藏、排洩膽汁,因其與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有關,參與六腑的“傳化物”,故膽為六腑之一。但膽與其他腑又不同,不容納水谷、傳化濁物。
膽貯藏排洩膽汁膽的上方與肝相通,肝之餘氣化生膽汁,通過此管道流到膽內;膽的下方與小腸相通,隨著消化的需要,膽汁經此管道排洩到小腸中,以幫助對飲食物的消化。膽不間斷生成膽汁,而膽汁排洩到小腸卻是間斷性的,為了調節平衡膽汁生成與排洩之間的關係,膽就也擔負起了儲藏膽汁的功能。
膽主決斷《素問·靈蘭祕典論》說:“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主決斷,主要表現為在面對某些刺激時,抵禦其不良影響,調節控制氣血正常執行,維持臟腑正常執行的能力,膽氣強壯之人,受刺激後較易恢復,而膽氣虛弱之人,就有可能會因此落下病根。
俗話說肝膽相照,膽主決斷離不開肝主謀慮,這就如同謀士與主公之間的關係,只有了謀慮,還無法付諸實施,只有再通過決斷,才能對謀慮做出行為上的決定。
十一髒取決於膽《素問·六節藏象論》:“藏象何如?......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也。”其意為人體的其他臟腑,全都取決於膽經的生髮。
關於其本義的解釋五花八門,眾說紛紜,但目前還是難以統一,有待學者們進一步研究探索,這裡也不做解釋。
膽又屬奇恆之腑:《素問·五藏別論》:“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子宮,卵巢),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日奇恆之腑。”
奇恆之腑共同特點是它們同是一類相對密閉的組織器官,卻不與水谷直接接觸,即似腑非腑,卻又有類似於五臟貯藏精氣的作用,即似髒非髒。
為什麼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膽囊病或膽結石,這是什麼原因呢?
1、心情
膽為清淨之府,喜寧謐而惡煩擾。邪在膽,或熱,或溼,或痰,或鬱之擾,膽失清寧而不謐,失其少陽柔和之性而壅鬱,則嘔苦、虛煩、驚悸、不寐,甚則善恐如人將捕之狀。
人的生機被壓制,少陽之氣不能起來,就會影響到膽的生髮,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2、作息不規律
膽主生髮,夜裡十一點到一點為子時,是膽經生髮的時候。現在很多人工作壓力大,很多時候過了半夜一點才能休息,這種人會過分地耗散自己的少陽之火,逐漸使自己的膽經出問題,導致膽囊有毛病。
3、飲食不規律
因為飲食和膽汁的分泌是有密切關係的,長期飲食不規律會增加膽的負擔,導致膽囊有毛病。
調理:保持愉快的心情,適當為自己減壓,保持良好的作息與飲食習慣,多喝熱水。
其他常見膽經病:
1、口苦:膽汁無法正常疏洩
2、經常嘆氣:少陽膽經被壓抑
3、臉上似蒙塵:臉上不滋潤,灰暗無光澤
4、引發心臟不舒服:心脅痛不能轉側
5、頭痛:頭的兩邊會痛
6、目外眥痛:外眼角疼痛
7、瘧疾:忽冷忽熱
大家切勿病急亂投醫,任何症狀都應辨症,身體不適時請諮詢正規醫師。
【總結】膽為六腑之首,生活中還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願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