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選艾的小九老師。
經常有灸友諮詢艾灸能否同時灸很多穴位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一聊。
從古至今,包括中醫關於艾灸古籍中的記載,艾灸是有嚴格的順序的。我們簡單點說就是“先背部後前部,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軀幹後四肢”,這個是所有艾灸名家都一致認可的順序,概括來講,其實就是先陽後陰。
《千金方》上說:
凡灸當先陽後陰,言從頭向左而漸下,次後從頭向右而漸下,乃先上後下也。
《明堂》說:
先灸於上,後灸於下,先灸於少,後灸於多。
《醫學入門》說:
灸則先陽後陰,先上後下,先少後多。” “先陽後陰,先上後下,先少後多”是灸療操作的常規。“先陽後陰”的目的是為了達到陰平陽秘,而無亢勝的弊端。
我為什麼說艾灸的順序呢,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艾灸不是你想怎麼燻就怎麼燻,你想先灸哪裡就先灸哪裡,如果順序搞錯了,效果不好暫且不說,也有可能給身體帶來一定的痛苦。
知道這個問題,今天話題的答案就容易解答了。
艾灸是一個理氣的過程艾灸不僅是一個補陽的過程,更是一個理氣的過程。如果艾灸順序亂七八糟,那麼就會很容易把人體氣機打亂,輕則頭暈腦脹,重則可能會臥床不起,這不是在危言聳聽,而是真真切切發生在很多學員身上的經歷。
▲ 有些灸友胡亂艾灸之後,出現頭暈,甚至渾身無力,第二天起床都很困難,你稍微問一下他,就知道是隨意亂灸,或者是灸量太大引起的。
▲ 有些灸友灸完之後,出現上吐下瀉,還有頭重腳輕,後背發涼等等,這其實都是一次艾灸很多穴位,不講求艾灸順序引起的。
艾灸是一個引氣的過程比如我艾灸關元,不僅可以在此穴補能量,更可以增加施灸部位的陽氣,讓經氣在這個地方聚集,就像大壩蓄水的原理,當蓄勢的能量大了,自然可以循經而行,自然可以修補虛損的地方,這樣才會連續不斷的出現灸感。
如果一旦同時灸的很多穴位,就會分散引氣的作用,尤其是同時灸相反方向的穴位,可能也會擾亂正常氣機,影響身體。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給大家三個建議。
1、如果是同名雙穴,可以一起艾灸。比如膀胱經上的穴位,脾俞、肺俞、腎俞等,腿上腳上的穴位,比如足三里、太溪、湧泉、太沖等。
2、鄰近的穴位可以一起灸。當然所謂的鄰近就是不能距離太遠了,比如命門、腎俞、腰陽關,再比如氣海、關元、中極。這些穴位距離不是很遠,如果時間有限可以同時一起灸了。
3、上和下,背部和前邊的穴位不建議同時灸,比如上邊艾灸著百會,下邊艾灸著湧泉,比如背部灸著腎俞,前邊灸著關元,這種操作是不建議。
最後,建議大家如果艾灸,最好找一個相對空閒的時間,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去艾灸,更不要圖快而匆忙施灸。
準備好一個平靜安和的心境再艾灸,效果已經出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