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源於《難經.七十七難》,其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謂也?然: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 受肝之邪”,是指肝病發展,病邪會侵犯脾臟,治療應當先實脾氣,使脾氣旺而不受邪,以阻斷病邪的傳變。
東漢張仲景 《金匱要略》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中工 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故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進一步闡述了“見肝之病,知 肝傳脾,當先實脾”的含義,併成為肝病的基本治則。
人體臟腑之間有著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關係。一髒有病,可以影響他髒。治療時必須照顧整體,治其未病之臟腑,以防止疾病之傳變。之所以確立肝病當先實脾原則,正是因為肝脾兩髒 之間,在生理上聯絡密切,病理上相互影響。肝屬木,藏血而主疏洩,脾屬土,生血而司運化,脾胃的升降與肝氣的疏洩關係密 切。若肝的功能正常,疏洩調暢,則脾胃升降適度,氣血生化有 源;肝木得脾土濡養,方遂其條達之性。此之謂“木可疏土”“土旺榮木”。若情志鬱結,肝失疏洩,“木旺乘土”,影響脾胃, 使其升降失常,形成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的證候。如脾虛失健, 易受肝氣的戕伐,導致“土虛木乘”。
所以見肝之病,應該認識到最易傳脾,在治肝的同時,要注意調補脾臟,使脾臟正氣充 實,防止肝病蔓延。當然,見肝實脾並非一成不變,脾臟本氣 旺,則可不必實脾。另外,又當明確肝病有虛實之分,故肝虛者宜補肝顧脾,肝實者宜瀉肝顧脾,虛實雖然異治,然兼顧脾臟則 一,這也是治療肝病原則之一。
“肝病實脾”是中醫治未病思想在肝臟疾病防治中的具體體現,是肝病的基本治則,包括了豐富的中醫治療學、預防學思想。
肝病的發展,會影響到脾臟功能,治療肝病 注重實脾以防木乘,則截斷肝病傳變的途徑,阻止病邪擴散與病情加重;
通過實脾以滋肝木,脾胃運化功能的正常,則氣血生 化有源,肝木得以滋養,也有助於達到治癒肝病的目的。
綜上所說,醫者掌握臟腑間的互相關係和疾病的傳變規律,做到無病先防,已病防變,治其未病,確立正確治則。
肝病除肝功能損害外,常見神疲乏力,胃脹,納差,便溏,口黏等症,故運用疏肝健脾,化溼解毒之法,常能取效。柴胡劑、四逆散、平胃散、二陳湯,為治療慢性肝炎之良方,其共同特點是肝脾同調。而目前臨床上一些醫者一見病毒感染,就用大劑苦寒清熱解毒藥,且因病情較長,用之日久,往往導致脾胃受損,加重病情。故肝病治療要刻刻顧及脾胃功能,不可寒涼太過。
-
1 #
-
2 #
這個藥方,各配比多少g可以告知嗎
中醫就是偉大呀!已經守護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了,希望國家從上到下重視起來、繼承下來、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