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健康的食物,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為機體提供優質蛋白,而蛋黃中還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A 、D、E、K,在調節體內代謝方面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每天1個雞蛋,糖尿病風險大增60%
可是近日的一篇文章從1991年跟蹤8545中國成年人直到2009年,每天吃大於38克的雞蛋比小於38克者,糖尿病風險增加25%;如果大於50克(一般為一個雞蛋的重量),風險增加60%。《英國營養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發表了一項研究,其資料顯示,研究當中,每天吃雞蛋超過37.6g的這25%人群,其糖尿病發生率是每天吃雞蛋不超過9g這部分25%人群的1.65倍。
該研究稱,其結果表明,較高的雞蛋攝入量與中國成年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呈正相關。
《英國營養學雜誌》是一份同行評審的科學期刊,涵蓋動物和人類營養方面的研究。它成立於1947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代表營養學會出版。
芬蘭:每週4個雞蛋,糖尿病風險降4成
東芬蘭大學研究人員對2332名中年男性的飲食與健康狀況進行了研究。發現每週吃4個雞蛋的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比很少或從來不吃雞蛋的男性低38%。
研究人員指出,雞蛋膽固醇含量較高,但是每週吃4個雞蛋的男性膽固醇水平並沒有大幅升高,而血糖水平卻明顯降低。
糖友每週超過4個雞蛋可能增加死亡率
《歐洲營養學雜誌》刊登了中國首個雞蛋與心血管病相關性研究。這項研究對2.8萬名廣州地區沒有心血管疾病人群進行了近10年的隨訪,最後發現,每天一個雞蛋不增加心血管死亡風險,可降低9%的中風危險。
早在2013年,範志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等人就發表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每週超過4個雞蛋可能增加死亡率,但健康人每日1個雞蛋不會增加冠心病和中風風險。
有關雞蛋的兩種誤區
1、迷信“土雞蛋”
土雞是指散養的、沒有專門飼料,主要以蟲子、蔬菜和野草為食物的雞。很多人都覺得“土雞蛋”應該比養雞場裡的雞蛋更好,但檢測資料並不支援這種觀點。
土雞蛋的蛋白質、鈣、鋅、銅、錳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2、煙酸、硒等略少一些,其他營養素差別不大。
2、發燒時不能吃雞蛋
在平常的生活中,很多人認為:發燒不能吃雞蛋。理由是“雞蛋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發燒吃雞蛋易增加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不但不能使體溫降低,反而會增加身體熱量,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對此,華西第二醫院營養科專家吳曉娜副教授表示,吃雞蛋發熱的真正原因是由於食物的熱效應。食物的熱效應是指由於進食食物而引起能量消耗額外增加的現象。
能產生熱效應的不僅是雞蛋,我們吃的所有食物如米飯、肉類等都會產生熱效應,只是含蛋白質多的食物產生的熱效應較高一些。
吃一個雞蛋能產生12.8千卡額外熱量,這些熱量對成年人體溫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對幼兒影響也不大。
所以,發燒時是可以吃雞蛋的。如果發燒幾日,抵抗力下降,一直未進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反而會推遲康復。
需注意的是,吃雞蛋時,最好吃雞蛋羹、蛋花湯,不要吃油炸或煎雞蛋,因為油炸的東西容易產生胃熱,不容易消化。
吃雞蛋大有講究
從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蒸雞蛋為100%,炒雞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衝雞蛋為92.5%,生吃僅為30%~50%。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對於吃雞蛋心裡有數了吧,糖糖還是那句老話:糖友的飲食宜多樣化,每天的食物種類儘可能的多一些,輪換著吃,不要長期大量吃某一種食物。均衡的膳食是保證營養的基礎哦~